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长江口江豚调查:上海周边水域或"潜伏"百余头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3

  第二次长江口江豚保护调查今启动,希望摸清其生存现状栖息特点

  白鳍豚灭绝之后,江豚作为我国长江流域仅存的鲸类动物正濒于绝种的边缘——野生数量仅1200头左右,且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今天上午,上海海洋大学江豚保护小组从芦潮港起航,出海开展第二次长江口江豚保护调查。据悉,首次调查已于今年5月结束。

  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

  江豚属一种小型鲸类,在淡水中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与白鳍豚并列为长江水域生物链的顶端,是目前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指示意义。不过,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备受威胁。

  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科学考察组经一个多月调查发现,江豚数量已不足1800头;2011年数量可能仅为1000余头。“在绵延2000多公里长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中,只分布有1000多头江豚,实在是少得可怜。”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告诉记者,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如不抓紧保护,很可能步白鳍豚后尘,将会在10至15年间出现功能性灭绝。

  5月调查有惊喜发现

  为挽救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江豚种群,今年我国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由上海海洋大学承担长江口江豚保护调查。唐文乔与几位研究生一起组成江豚保护小组,今年5月份开展了为期2周的首次江豚调查。结果令人欣喜,长江口区域很可能“潜伏”着百余头江豚。

  这个数量远比专家预期的要多。因为,长江口船舶密集,江豚视力只有三五米远,主要依靠自身的声呐系统游弋在混浊的江水中,不仅受船体噪音干扰,更无法探测到螺旋桨的致命伤害,这里一直被认为并非江豚的理想栖息地,调查研究比较少。5月份的调查中,江豚保护小组走遍宝山、青草沙、芦潮港、崇明等长江口水域,先后看到8头江豚跃出水面。据此科学推算出,该区域的江豚种群约有100多只。

  “有100多只江豚生活在上海周边的水域内,说明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不错。”唐文乔告诉记者,江豚每天的食量是七八公斤鱼,要满足上百只江豚栖息,长江口的每日鱼量起码要超过七八百公斤。有如此大规模的自然鱼群存在,自然有相应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与之匹配。“不过,调查也发现了10头江豚的尸体,其中5条被解剖后看到,它们生前饥肠辘辘,可见其觅食环境依然严峻。”

  希望确认“来自何方”

  第二次长江口江豚调查为期3个星期,一行7人将跑遍上海周边的长江口所有水域,再次寻找江豚足迹。“主要进一步核实上海周边水域的江豚数量、种群状况、栖息地和生存状态等,希望明确这百余头江豚来自何方,因为有些江豚还可能来自海上,回游至长江流域。如果能确定上海周边不小的江豚种群完全是来自长江流域,将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甚至值得建立专门的江豚保护区。”

  唐文乔指出,江豚虽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相应配套的保护措施尚不完善,目前急需拉响保护“警报”:加强有关江豚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生存现状、栖息特点等,争取在人工繁殖上取得关键突破;并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尽可能挽留住江豚种群迅速减少的脚步。“不要让白鳍豚灭绝的悲剧,在江豚身上重演——等到人们想要保护时,濒危动物种群已经不复存在。”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