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黄河9次调水调沙使河口成为野生鸟类"国际机场"

Eedu.org.cn 作者:张旭东    资讯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0

  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记者张旭东)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下泄水流日前在山东全部入海,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调水调沙使黄河河口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成为野生鸟类“国际机场”。

  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主任王震宇说,通过向黄河三角洲湿地人工和漫溢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现在该区明水面积达到60%,其中一处面积较大的水域已形成湖区,有多达10万只的野鸭栖息,为丹顶鹤、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许多水禽提供了理想栖息地,黄河三角洲地区因此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

  据王震宇介绍,1990年,保护区有鸟类18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数量200万只。目前记录有鸟类2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二级49种,数量600万只。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成效显著,东方白鹳达到350只,丹顶鹤380只,黑嘴鸥1500只,分别占到全球总数的11.7%,15.2%和18.8%。

  黄河是中国第二条大河,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的供水任务。随着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沿黄城乡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而且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河口地区一度湿地面积萎缩,土壤盐渍化加重,植被面积减少,鱼类减少40%,鸟类减少30%。

  从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至今共进行了9次调水调沙,并从去年开始对河口三角洲地区实施人工补水,使日益恶化的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

  据监测,河口地区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明显提高。目前,15万亩恢复区表层土壤属中度盐化土,20厘米至70厘米深层土壤属轻度盐化土,地表基本已经没有明显碱斑。调水调沙和生态补水还有效地抑制了黄河口新生淡水湿地向盐碱地、光板地方向的逆向演替,现在已经形成了以芦苇为绝对优势种的水生植物群落,植被质量也有明显好转。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