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林业碳汇:"光合作用"也赚钱

发布日期:2011/8/18 23:20:16 作者:朱丽 出处:科技日报

    在北京大街上跑着的500万辆车当中,有大概500辆车的车身上都贴着“碳补偿”的标识,最多的1000元,还有500元、300元,分别代表车主捐资购买“碳补偿”额度,也就是说该车一年行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通过捐资造林吸收了一部分,而负责组织实施造林项目的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值得关注的是,森林的“光合作用”不仅有改善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还可以在碳市场上交易赚钱。“碳汇交易”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吗?这还要从什么是碳汇说起。

  给地球降降温

  提到碳汇,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陌生,但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碳汇”于1992年正式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中,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不仅仅包含了大家所熟知的林业碳汇,还有海洋碳汇,草原碳汇、农业碳汇等等,只要能够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都能够将其囊括在“碳汇”行列。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排放出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积累到了超过地球负荷的水平,所以地球时不时地会发点小脾气。它一次次地升高海平面,淹没了岛屿,一些生物不得不迁徙甚至濒临灭绝;地球还会常常“发烧”,热浪飓风、冰雪旱灾更是扰乱了人类生活的安定。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喝不到水,传染病肆虐,生存环境恶劣……

  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有两类: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而第二种方式就是增加碳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林业碳汇项目,增加森林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经济而有效的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过快的办法。研究显示,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成熟森林的土壤有机碳持续增加,具有较大的碳汇功能。

  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博士表示:“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碳,还起到了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帮助农村脱贫解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等多种效益,是多功能林业的具体体现。”

  此外,碳汇林的选址直接关系到碳汇功能以及森林生态效益发挥的水平。朱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更鼓励在西部生态脆弱的地区开展碳汇造林项目,其扶贫解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环境等综合效益更好。”

 

  “光合作用”也赚钱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之中,这种固碳的手段不仅能够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起到积极影响,同时也被拿到碳市场上进行交易。“林业碳汇项目的潜在目的之一是用于交易。目前我国的林业碳汇项目多以履行社会责任的公益事业为主,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尚待时日。就国际市场而言,碳汇交易也主要以自愿市场为主。”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博士告诉记者。

  有国际组织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08—2012年间的市场交易量可达1500亿美元,而刚刚翻篇的2010年碳交易情况已接近这个预期,达到1400多亿美元。尽管国际碳市场交易红火,但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碳交易CDM项目,大都是减少排放的工业项目,而以森林碳汇为主的CDM项目由于技术规则、管理运行及程序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在全球CDM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和交易量都比较小。

  目前,我国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共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条款下的CDM碳汇项目,属于京都规则的碳汇交易;另一类是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属于自愿市场的碳汇交易。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按CDM标准交易的项目,大部分是一些能源转化利用、生物质能源、沼气、水电、风电等,碳汇项目只有3个,全球也只有28个。

  对于第二类捐资项目,能否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碳汇交易”的正轨呢?朱建华表示:“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前,国内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碳交易。最有可能的买家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购买碳汇信用以实践低碳生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在政策出台前,谁能紧跟政策导向,谁就能掘到碳汇信用的第一桶金。

  市场还不成熟

  碳汇交易,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必须进行碳汇的计量和监测。IPCC发布的相关指南中提供的计量监测参数多来自欧洲和北美,国际上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的默认参数与我国也有有较大差别,这些国际标准很难直接应用于我国。“如果按照国际规则操作,难度太大,因此我国《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出台的目的就是开拓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标准。”负责修订《指南》的朱建华强调,“碳汇造林与普通造林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碳汇造林的碳汇是可计量与监测的,在项目设计书和项目碳汇监测计划中具有明确的要求。”中国《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将“碳汇造林”定义为: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

  李怒云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所实施的造林项目都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规范的碳汇计量和监测,这种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要求开展碳汇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具备了交易的潜质。”但她也提醒人们,并不是所有的碳汇造林都可以产生能在国内外碳市场交易的碳汇信用额。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李怒云介绍说:“卖方要进入市场需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营造碳汇林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碳汇造林系列标准”实施项目;二是要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三是要有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四是要有第三方审定、核查以及规范的项目注册和碳信用签发程序。目前全国确已有10家机构具备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资质,但相关的交易政策还未出台,认证、注册的相关规定也正在制定、完善中。”李怒云表示,在国内林业碳汇交易还没有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由此可见,被称为“绿色黄金”的林业碳汇并没有形容地那么“多金”,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