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试点方案进入操作阶段
[内容预览]
| 2012/3/1 9:45:16日前,浙江省淳安县和安徽省黄山市联合开展了新安江跨界断面水体监测。此举意味着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有8个省份出台流域生态补偿相关规定,但进展缓慢。浙江、安徽两省经过多年酝酿,反复磋商,形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同类地区跨省联合保护及治理水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一新政能否为新安江的一江清水提供切实保障,能否协调好浙皖两省的利益?一系列[阅读全文]
-
国务院:京津冀及省会城市年内开测PM2.5
[内容预览]
| 2012/3/1 9:44:01本报讯 (记者金煜)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这是我国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也是首次由国务院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据了解,环保部将在本周举行发布会,公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亮点1 PM2.5监测纳入新标准 为使环[阅读全文]
-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原有物种 产生危害有100余种
[内容预览]
| 2012/3/1 9:42:44中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花卉市场,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介绍说:这个是从某某国引进品种,那个是从某某国引进的品种,介绍过程中还透着自豪。但是人们不曾想过,这些物种的引进,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形成灾难。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原有物种 以江苏南京遭受加拿大的“一枝黄花”入侵为例。上世纪,“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性植物由北美引入,2000年后开始爆发式蔓延,且通过根系[阅读全文]
-
中央财政多措并举支持林业生态建设保护
[内容预览]
| 2012/3/1 6:52:51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2011年,中央财政加大林业投入力度,全年安排林业投入1207亿元,比2010年增长27.3%。同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将森林、湿地、荒漠等三个生态系统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政策,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中央造林投资补助标准,以及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等财政专项资金,基本形成了林业公共财政政策体系框架。 20[阅读全文]
-
清洁生产促进法再审议:高污高毒或被强制审核
[内容预览]
| 2012/2/29 12:32:252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安民作关于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源头削减污染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 据孙安民介绍,草案拟对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范围作相应规定,并强调实施强制审核的企业应将审核结果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阅读全文]
-
苏伟: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和行动正落实
[内容预览]
| 2012/2/29 9:56:27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28日在北京表示,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战略,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行动正在逐步落实。 苏伟指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特殊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挑战。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阅读全文]
-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发布 重点支持节能工程建设
[内容预览]
| 2012/2/28 23:35:08资料图 中新社发 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2月27日发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 亿吨标准煤。 工业能耗总量逐年增加 仍存五大突出问题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十一五”期间,[阅读全文]
-
高耗能企业将被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内容预览]
| 2012/2/27 23:23:43《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今日(27日)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条件作出进一步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阅读全文]
-
土地退化导致碳流失加快
[内容预览]
| 2012/2/27 10:18:532月1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内罗毕总部发布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2012)》(以下简称《年鉴》),土壤中的碳损耗和到期核反应堆的退役问题成为本年度《年鉴》关注的重点。 《年鉴》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12次特别会议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召开前夕发布,距里约+20峰会还有4个月的时间。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说:“《年鉴》提出了两大新兴问题,这对我们来[阅读全文]
-
我国加快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内容预览]
| 2012/2/26 8:52:15本报南宁2月25日电 记者曾金华 李力报道:水利部部长陈雷今天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陈雷表示,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在监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近10年来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00多亿元;在重[阅读全文]
-
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地区出现气象干旱迹象 须提早防范
[内容预览]
| 2012/2/25 22:42:06中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周文超)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的最新情况,由于降水偏少,除西南、东北地区,我国华北、黄淮以及江汉地区也出现了气象干旱迹象。 每年的5月中旬以后,云南才开始进入雨季。在这之前,生活在云南的人们仍将面临无法缓解的旱情。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研究员张存杰分析,除云南等西南地区,我国华北地区目前也已经开始出现气象干旱迹象。 张存[阅读全文]
-
20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十大新闻在京发布
[内容预览]
| 2012/2/25 3:14:49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4日(记者李雨思)“20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十大新闻”今日在北京发布,该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具体指导,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参与指导,中国经济导报社和《中国低碳年鉴》编委会联合主办、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协办,共计22多万网民的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审支持。会上还举行了《中国低碳年鉴2011》首发仪式。 “20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阅读全文]
-
我国成立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内容预览]
| 2012/2/24 6:26:40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王优玲)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23日在北京成立,未来将主要研究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 据了解,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成立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求,借此协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为统筹协调行业管理提供业务支撑。 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国家可再[阅读全文]
-
国务院:主要粮食品种不得擅用转基因技术
[内容预览]
| 2012/2/22 10:16:30中新网2月21日电 国务院法制办21日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提出,国家加强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适时开发有资源优势和增产潜力的后备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阅读全文]
-
专家发现植物庞贝城 3亿年前火山爆发瞬间封存
[内容预览]
| 2012/2/21 23:39:21大约3亿年前,内蒙古乌达大地上生长着一片生机盎然的原始森林,那里长满了各种植物。原本大家都“安静”地生活着,但是几十公里外的火山突然喷发了。这是一座“暴脾气”的火山,持续喷发了两天,厚厚的火山灰飘到了这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瞬间被“封”住了。这一切,和1713年考古学家发现的意大利“庞贝城”极其相似。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王军博士在乌达煤田发现的这座“植物庞贝城”里,不仅发现了新的植物品种,对探测现[阅读全文]
-
未来十天西南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内容预览]
| 2012/2/20 23:26:06中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周文超)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气象局今天(20日)下午通报,预计未来十天,四川南部、云南中部的气象干旱区基本没有降水,旱情仍将持续。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高级工程师王启祎以昆明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云南气象干旱的原因之一,前期降水偏少,底墒不足。 王启祎:像昆明过去三年的降水,偏少900毫米以上。这相当于昆明一年的降水量。就等于三年的降水亏了一年的降[阅读全文]
-
低碳经济将引领人类走出全球变暖的阴影
[内容预览]
| 2012/2/18 7:39:09近年来,全球范围包括异常寒冷、酷暑、旱涝等极端天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针对近期欧亚许多国家发生的极寒天气,一方面表明全球异常极端天气来得更加频繁了,另一方面质疑和颠覆气候变暖理论的声音也再次浮出水面,由此也引发人们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早在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时,一些海洋岛国的代表就提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他们的国家不久将淹没在海洋之中。 CFP 对于近年[阅读全文]
-
水利部解读最严格水管理制度:生活用水不会限制
[内容预览]
| 2012/2/17 12:44:46国新办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解读了今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最严格之一:划定“红线” 《意见》确立了“三条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解读:“三条红线”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底线。对取用水总[阅读全文]
-
我国水资源管理首次明确“三条红线”
[内容预览]
| 2012/2/17 1:28:582010年,全国用水总量是6022亿立方米,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上限仅能升至7000亿立方米。20年,1000亿立方米增量空间———这就是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规定的。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是国务院对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阅读全文]
-
我国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引发系列生态问题
[内容预览]
| 2012/2/16 23:24:28中国网北京2月16日讯 2月1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