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国务院:京津冀及省会城市年内开测PM2.5

Eedu.org.cn 作者:金煜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
  本报讯 (记者金煜)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这是我国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也是首次由国务院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据了解,环保部将在本周举行发布会,公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亮点1

  PM2.5监测纳入新标准

  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至此,从去年秋冬至今备受关注的空气标准无法反映实际污染情况的争议终于在政策层面落地。据悉,与去年11月公布的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公示内容并无很大变化。这是我国首次将细颗粒物和臭氧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此前罕见的由国务院层面批准的治理大气污染相关的政策,是1998年,那一年北京市为改善首都大气质量采取紧急措施,得到时任总理朱镕基的批示。

  亮点2

  监测PM2.5明确时间表

  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这与去年年底,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环保部常务会议上给各地下发的PM2.5监测时间表吻合。

  诸多环保人士均用进步及符合实际的词汇来描述这一要求。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杜少中表示,一下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PM2.5监测不符合实际,先从直辖市等地开始监测,可以发出很强的信号,也比较现实。

  ■ 相关举措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并公布了五个方面的举措。

  1三项减排措施涉及能源产业

  【举措】 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进电力行业和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治理。加强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

  【解读】 昨日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沙龙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我国高耗能工业依然发展迅速,而煤炭产业不仅和高生产事故相关,也是PM2.5污染重要来源。

  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说,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多年一直效果不佳,是因为没有共识,而现在PM2.5成为了全国的共识,有利于促进“少烧煤,多烧气”的转型。

  24年内淘汰老旧“黄标车”

  【举措】 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解读】 “黄标车”是连国I标准都未到的高排放车辆,我国从2009年开始对“黄标车”进行鼓励淘汰,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鼓励车主淘汰。以北京市为例,机动车尾气污染被列为PM2.5第二大来源,其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占了全市排放总量的58%和40%,这两者会在大气中反应形成PM2.5颗粒物。

  不过,有专家指出,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点应在提高汽车油品上,但进展并不顺利,汽车行业减排更积极,但油品始终跟不上,需要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企业加快油品品质改进的步伐。

  3实施联防联控和预警体系

  【举措】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解读】 据了解,和直径更大的颗粒物相比,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传输性很强,会在高空进行远程传输。以北京为例,根据市环保部门的分析,北京市有1/4的PM2.5污染,来自外来微尘,主要来源是京津冀地区大量的水泥、钢铁、炼油、火电等高污染产业。

  去年雾霾天有增多趋势引发社会关注,北京市率先公布建立重污染天预警体系,采取了暂停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和渣土运输,部分企业停产、减产等措施。

  公众环境与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当PM2.5监测实时数据出现重污染等情况时,就应通过预警体系及时告知敏感人群。如建议人们少出门、儿童停止在外激烈运动等活动,减少健康风险。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