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
[内容预览]
| 2017/1/17 9:35:51据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产权明晰、权能丰富、规则完善、监管有效、权益落实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意见》针对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海域海岛等6类国有自然资源不同特点和情况,分别提出了建立完善有偿使用制度的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国有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阅读全文]
-
新版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内容预览]
| 2017/1/16 9:54:08本报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完善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近日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 据悉,本次修正的指标体系,完善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调整了指标的适用范围,明确了具体的统计及测算方法。 本指标体系从体例上分为综合指标、专项指标和参考指标。综合指标包括“主要资源产出率”和“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主要从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循环水平方面进行考虑。专项指[阅读全文]
-
2016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发布
[内容预览]
| 2017/1/16 9:41:48本报记者吕望舒1月15日北京报道 中国环境报社今日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本次评出的2016年度国内十大环境新闻是:“生态环保改革制度密集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中央环保督察正式启动,全年共督察十六省(区、市)”;“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始试点”;“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阅读全文]
-
用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内容预览]
| 2017/1/13 8:43:40编者按 2017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月10日~11日召开。会议总结了2016年环保工作进展,研究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部署安排2017年环保重点任务。会上,北京、广东等10个省(市)做了典型发言。本版今日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2013年以来,北京市不断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从认识到实践都有新收获。 应对空气重污染必须有所作为。一是应对空气重污染关[阅读全文]
-
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改善环境质量
[内容预览]
| 2017/1/12 11:27:51刚刚闭幕的2017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总结了2016年环保工作主要进展,部署安排了2017年环保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以更有效方式方法推动各项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用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阅读全文]
-
李克强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内容预览]
| 2017/1/12 11:26:28本报记者王昆婷1月11日北京报道 2017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李克强批示指出:2016年,全国环保系统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在加强环保督察、深化相关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谨向全国广大环保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新的一年,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阅读全文]
-
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内容预览]
| 2017/1/12 11:20:15陈吉宁强调,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以更有效方式方法推动各项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用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报记者邓佳摄 本报记者王昆婷1月11日北京报道 1月10日~11日,环境保护部在京召[阅读全文]
-
“互联网+农业” 也许是农民的新样子
[内容预览]
| 2017/1/11 15:34:22当过摄影师,做过翻译,还干过银行理财师,这样的谢明曾做起了生态农业。是向往“田园生活”的生活新选择?还是新形势下贴合人们生活方式的“大事业”?这一切恐怕谢明也说不清楚。四年前,谢明曾跟他的女朋友一起辞职回到女友的家乡山东烟台栖霞,他们想种出安全又好吃的生态苹果。现在,他是恩然自然农庄创始人,他的生态苹果终于“有点甜”了。 如今网易养猪、褚时健销售“励志橙”,传统农业似乎越来越难满足人[阅读全文]
-
以制度保障工业实现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17/1/11 8:27:16《环境保护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工作方案》以绿色制造示范试点为抓手,推进工业领域污染物排放达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徐卫星 针对近日印发的《环境保护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分工方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专访,对《方案》的特点、制度保障、主要任务、分配执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 1 突出绿色、清洁生产理念 明确提出具体成果要[阅读全文]
-
共抓大保护 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17/1/10 12:00:05编者按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1月9日在京召开。来自浙江省、湖北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以及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 贵州省和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局)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本报今日特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实施五水共治 推动转型升级 浙江省人民政府 保护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既是浙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美丽浙江的应有之义。2013年以来,在环境保护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实施[阅读全文]
-
两办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
[内容预览]
| 2017/1/10 11:53:48本报讯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在海南、宁夏试点的基础上,将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等纳入试点范围,在9个省份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 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守底线是《规划》明确的原则之一,要求坚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优先,把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阅读全文]
-
齐心协力抓保护 立足绿色谋发展
[内容预览]
| 2017/1/6 9:14:26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沿线九省二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制定规划、落实环保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环境执法等工作,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科学制定[阅读全文]
-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17/1/5 21:58:48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近年来,地处长江上游的云南省着力打造绿色屏障,水土涵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多措并举,以确保一江清水绵延东流。 图为位于丽江市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 资料图片/新华社供图 编者按 一年前的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年来,环保系统和沿[阅读全文]
-
秉承宗旨 继往开来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预览]
| 2017/1/4 8:5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 陈宗兴 一、研促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是由姜春云等老同志发起,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由环境保护部业务主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2010年12月27日,我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11月11日,我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发来贺信或作出批示,对研促会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和明[阅读全文]
-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内容预览]
| 2017/1/4 8:48:52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黄润秋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近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阅读全文]
-
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
[内容预览]
| 2017/1/4 8:47:12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 姜春云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同时举办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回顾总结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生态文明·共治共享——谱写美丽中国[阅读全文]
-
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内容预览]
| 2017/1/3 23:44:05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近日在京揭晓。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国内外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等榜上有名。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长征五号首飞成功;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阅读全文]
-
两高《解释》会对环境执法带来哪些影响?
[内容预览]
| 2017/1/3 9:54:02本报特约撰稿李铮 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彰显了国家运用刑责治污、重拳惩治环境污染犯罪的决心。 新《解释》增加了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和环评文件造假行为、明确了重污染天气等特殊时期犯罪从重处罚规则、完善了涉危险废物犯罪案件认定规则等。 诸多新增或修改的条[阅读全文]
-
全球“嗅碳”卫星三足鼎立
[内容预览]
| 2017/1/3 9:45:452016在不知不觉中画下句点,转眼间2017已至。新年第一期环球版将揭开全球“嗅碳”卫星家族的神秘面纱,带您一“碳”究竟。 ◆本报见习记者张倩 2016年最后几天,传来一个消息,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这是我国首颗专门用于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嗅碳”卫星,刚刚“降生”的这颗卫星在全球“嗅碳”大家族排名老三,在这之前还有日本“呼吸”号(GOS[阅读全文]
-
中国地质博物馆,我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内容预览]
| 2017/1/2 20:18:01创立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亚洲馆藏最丰富的地学类博物馆。不知不觉间,中国地质博物馆已走过百年。百年旅途,深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沉淀了多少地质宝藏,明天又将如何发展壮大? 上下山谷间,纵横六七省 地质学子采出来的博物馆 临近北京地铁4号线西四站,羊肉胡同15号,中国地质博物馆坐落于此。 “地质博[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