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不如人意
[内容预览]
| 2009/6/17 11:13:53联合国的一份内参显示,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远不足以使人类避免灾难性气候的发生。 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官员6月初曾在非正式场合表示,目前发达国家承诺的总减排量是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16%至24%。 然而根据保守估计,若想使把全球气温升高水平控制在2度以内,发达国家必须减排25-40%。2度被人们视为避免大范围水资源短缺、人口死亡、物种灭绝和,例如澳大利亚大堡礁在内[阅读全文]
-
潘基文呼吁重新审视农业生产方式
[内容预览]
| 2009/6/17 11:09:47本报维也纳6月16日电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声明指出,荒漠化和土地腐蚀已影响全球1/3的农田,威胁着10亿多人的生存、健康和发展,使他们长期面临干旱、饥饿和极度贫困。逃离这个地区,已成为许多人的唯一选择。估计全球已有2400万“环境难民”,到2050年“环境难民”将超过2亿。 记者从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获悉,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的主题是“关注荒漠化对国家和地[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原则
[内容预览]
| 2009/6/17 10:30:15联合国2009年第二次气候变化谈判12日结束。在这次长达12天的谈判中,参会者的一个切身感受是:气候在变暖,气候谈判却在变冷。因此,在当前复杂的谈判形势下,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十分重要。 本次谈判的最终成果是一份长达200余页的协议草案,但这份类似“观点汇编”的文件,却显示出了各方分歧。这表现在: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期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相当消极,达不到联合国科学家和发展中国家预[阅读全文]
-
报告称50年后“气候移民”至少达两亿
[内容预览]
| 2009/6/15 17:34:04有研究学者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谈上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全球变暖将使人们不得不离开原有的家园,并导致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 据美联社报道,在对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移民数字的预测上,各项研究的结果各有不同。这份新报告则援引国际移民组织的预测说,到2050年将有2亿人口因为环境压力而不得不进行迁移。而有些预测的数字则高达7亿人口。 该报告来自由国际关怀组织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阅读全文]
-
研究表明:印尼保护森林利润与种植油棕相当
[内容预览]
| 2009/6/15 17:33:13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里储存着几十亿吨碳物质,将这些碳的信用出售所获的利润与在这些区域种植油棕所获利益相当。 该研究同时发现,保护婆罗洲上已经准备为要种植油棕的面积达33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在800个研究的种植园,生存着当地46濒危哺乳动物中的40种,包括猩猩、比格米大象。 澳大利益昆士兰大学保护生物学家以及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奥斯卡·温特(Oscar[阅读全文]
-
法国计划2011年开征碳税
[内容预览]
| 2009/6/15 17:32:19法国政府上周正式宣布,它开始制定针对耗能产品征收碳税的方案,并计划到2011年开始实施。这将是法国为应对全球变暖而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 据法新社报道,本周三环境部长让-路易·博尔洛(Jean-Louis Borloo)公布了一份新气候-能源的白皮书,并计划在7月2-3日邀请专家小组制定具体细节,然后再在网上征求公众意见。此项碳税新政最初是在2007年末法国全国环境会议上提出,旨在引导法[阅读全文]
-
科学家复活格陵兰岛3千米下冰封12万年细菌
[内容预览]
| 2009/6/15 16:32:45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复活了一种12万年前的微小细菌,这种细菌被深埋在格陵兰岛约3千米的冰层下。科学家们表示,通过研究这种复活的细菌,人类可以推测出其它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詹妮弗-拉弗兰德-克泽领导的研究团队,对这种重新复活的细菌进行了描述和定义。詹妮弗称,该细菌已经被正式命名为“Herminiimonas glaciei”,它[阅读全文]
-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完整协议的前景堪忧
[内容预览]
| 2009/6/12 14:13:16新华网德国波恩6月11日电(记者郇公弟 李萍)联合国2009年第二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1日至12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目标是为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新协议准备草案。本次谈判行将结束,然而谈判各方巨大的分歧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今年年底达成最终协议的前景堪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阅读全文]
-
奥巴马称美国将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行动
[内容预览]
| 2009/6/12 14:12:28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表示,距离哥本哈根谈判还有六个月,而他也越来越认为美国将会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奥巴马在与德国总统默克尔会谈时说:“我比以前更看好美国可以携手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起到表率作用。欧洲在几年以前就在这一问题上引领先机。而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能源立法,这将为美国设立第一个总量控制和交易系统。这一进程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我想,这在2、3个月前还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12月,[阅读全文]
-
联合国报告:控制排放的最佳方法是“自然碳汇”
[内容预览]
| 2009/6/12 14:11:09联合国环境署在上周五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碳汇是控制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方法。 据美联社报道,该报告说,如果能进一步改善森林管理、农业耕作方式和恢复沼泽地,就能够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消减。二氧化碳已经被公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我们需要朝着为解决生态系统问题而建立一个全面的政策框架的方向迈进。”报告作者、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主任巴尼·迪克森([阅读全文]
-
加拿大酝酿建立碳交易市场
[内容预览]
| 2009/6/12 6:55:15人民网渥太华6月11日电 加拿大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日趋明朗、日趋具体化。该国环境部长普伦蒂斯概括说,加拿大的基本政策的出发点是“着眼于世界,立足于本地。”立足“本地”首先是立足“本国”。加拿大环境部长普伦蒂斯本月10日宣布,为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拿大正在酝酿从今秋开始逐步建立起以“温室气体排放补偿体制”为基础的全国性碳市场。他认为,“这一体制是我们朝着最终建立起全国性温室气体排放调节[阅读全文]
-
日本确定温室气体减排中期目标
[内容预览]
| 2009/6/10 23:22:15新华网东京6月10日电(记者钱铮)日本首相麻生太郎10日傍晚宣布,日本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中期目标为在2005年的水平上削减15%,比基准年1990年减排8%。 麻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减排的中期目标设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20%,如果换算成以2005年为基准年,那么欧盟减排幅度为13%;[阅读全文]
-
美国拟立法巨资投入低碳经济
[内容预览]
| 2009/6/10 23:20:39目前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在接受我们经济频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将联手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蕴涵巨大的发展机会。 斯特恩向记者透露,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考虑“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议案。如果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美国政府政府会加大美国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并将每年出资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说“瓦克斯曼-[阅读全文]
-
外媒称,亚洲企业应做好准备应对碳成本
[内容预览]
| 2009/6/10 23:18:24外网媒体(www.reuters.com)6月10日报道援引瑞银亚洲问题分析师Simon Smiles的分析称,许多亚洲企业都未充分理解碳成本对盈利的潜在影响,也未做好准备应对碳进口税对其产品的冲击。 Simon Smiles预计,今年12月份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有可能推动亚洲地区更大范围引入碳定价。碳税或碳排放权交易,有可能在未来3年内普及整个亚洲市场。最有可能遭遇打击的是航空公司、水泥[阅读全文]
-
哥本哈根气候条约初稿公布 为各国提供谈判基准
[内容预览]
| 2009/6/10 9:19:57中新社北京六月九日电 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消息,全球主要非政府组织的一些气候变化专家最新公布了由他们起草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气候条约的初稿。这份初稿将为各国政府提供一个年底即将形成的气候变化谈判决议的基准。哥本哈根气候协议是由来自绿色和平、WWF、独立活动联盟、德国观察、大卫铃木基金会、乌兰克国家生态中心以及世界各地的独立专家撰写起草。该条约呼吁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出台,该协[阅读全文]
-
环保组织警告 碳消减计划无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内容预览]
| 2009/6/9 14:50:33环保组织“地球之友”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英国已经成为价值数以万亿的全球“碳消减”产业的中心,但该产业却无法有效地帮助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本周的波恩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谈中将讨论一份扩大碳消减计划的方案。该方案允许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减排项目,以代替其在本国的更昂贵的减排行动。如果参与波恩会谈的192个国家都同意允许森林、核电和其他清洁能源可计算为碳减排量,并将其作为今年12月份哥本哈根联合[阅读全文]
-
环境署报告:塑料袋和香烟制品构成主要海洋垃圾
[内容预览]
| 2009/6/9 9:16:29中新网6月9日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世界海洋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塑料袋和香烟制品居于十大海洋垃圾之首。据联合国网站报道,环境署在对世界12个主要地区性海洋的垃圾情况进行评估之后而撰写的报告指出,塑料,特别是塑料袋和聚酯瓶(PET bottle)是最普遍的一种海洋垃圾,占到许多地区海洋垃圾总量的80%。报告指出,塑料在缓慢降解成细小碎片之后被最小的海洋生物所吞食,所携带的有毒的化合物直接进入这些海[阅读全文]
-
印度连日来持续高温 极端温度达44摄氏度
[内容预览]
| 2009/6/9 9:10:556月8日,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一名建筑工人在尚未完工的管道中休息纳凉。印度连日来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温度高达44摄氏度。新华社/法新[阅读全文]
-
英国北部地区气温骤降下起6月雪
[内容预览]
| 2009/6/8 10:29:13在经历了数天的炎热高温天气后,当地时间5日,英国北部地区气温骤然下降,一些地区甚至在炎炎夏季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6月下雪在高海拔地区或者北极也许并不奇怪,但出现在一向以气候温和著称的英国,不能不令人啧啧称奇。 英国媒体6日报道称,5天前,英国人还纷纷吃着冰激凌奔向海滩,因为最高气温已经达到27摄氏度,是今年英国入夏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这样的温度对习惯凉爽天气的英国民众而言已是盛夏。可是没想到仅仅[阅读全文]
-
专家说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升温较快
[内容预览]
| 2009/6/6 17:45:41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综合本社驻新德里记者毛晓晓、驻加德满都记者章建华、陈乔炎报道:印度专家日前报告说,他们通过监测发现,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西北部的气温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升高了1.4摄氏度,高于同期世界多数地区气温升高水平0.5至1.1摄氏度。5日,尼泊尔官员在讲话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印度浦那大学地质系的专家在新一期英国《国际气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