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全球变暖 203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或完全消失

    [内容预览]

    | 2008/11/17 12:14:04
         200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考察队从拉萨出发,朝着神秘的喜马拉雅山的方向行进,揭开了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四国科学家首次联合对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的序幕。新华社记者全晓书在考察途中拍下的图片。    印度国家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穆尼尔·艾哈迈德表示,克什米尔地区一处喜马拉雅大冰川在2

    [阅读全文]

  • 可再生能源能帮美国多大忙?

    [内容预览]

    | 2008/11/17 8:48:13
    11月5日,美国人民把开启美国白宫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年轻、更有活力的民主党人巴拉克·奥巴马,奥巴马旋即宣布了相关可再生能源计划。该计划包括未来10年间投入1500亿美元以发展清洁技术,并在该行业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将给快速发展的清洁能源行业提供支持,也是吸引投资所需。  拉动上下游产业  相关专家预测,包括可再生能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上下游产业也将因此而加快增长速度。曾经帮助中国天合光能等大型

    [阅读全文]

  • 智利将在南部冻土区设立10个永久性冰川监测站

    [内容预览]

    | 2008/11/17 8:44:35
        智利公共事业部水资源司司长罗德里托·维斯内尔向媒体宣布,将在南部冰土地区设立10个永久性冰川监测站,位置设在艾森大区曾经与阿根廷存在边界争端的地区。在2009年,将建成第一批5个监测站,2010年将完成剩余5个监测站的建设任务。    智利此次建设冰川监测站在南半球是首家,经过15年的监测,将全面收集冰川相关资料,为研究冰川发展趋

    [阅读全文]

  • 持续五千万年的变暖趋势可能终结

    [内容预览]

    | 2008/11/17 8:07:16
    本报讯 科学家声称,地球可能面临严酷的结冰期,寒冷的空气可能让加拿大、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很多地区永久结冰,同时他们声称,现在饱受攻击的温室气体可能会在未来防止结冰,但并不意味着世界要停止遏制温室气体的所做的努力,该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对小的海洋化石和地球的环地轨道的记录进行了分析。海洋化学反应不断变化,例如盐,在海平面更低的水中浓度更低,据此,科学

    [阅读全文]

  • 女孩和非洲野兽一起长大 狮子对她一见如故

    [内容预览]

    | 2008/11/14 11:34:07
     坐在“大象哥哥”鼻上 骑着鸵鸟好威风 和小狮子一起睡觉 和金钱豹在一起    迪斯尼动画片《森林王子》讲述了一名小男孩从小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并和动物成为好朋友的故事,如今这一童话情节真实上演:现年18岁的法国女孩蒂皮·迪格里自出生后,一直随摄影师父母在人迹罕至的非洲丛林中生活,将大象、非洲豹视为“兄弟”和“朋友”。直到

    [阅读全文]

  • 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阻止地球升温

    [内容预览]

    | 2008/11/14 10:16:44
    一项最新公布的研究表明,由石油制品或其他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悬浮颗粒物虽然对空气构成了污染,并威胁人类健康,但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地球升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13日说,美国、中国、印度和欧洲的科学家在对亚洲上空由悬浮颗粒物构成的“棕色云团”研究后发现,这种云团对气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云团中的炭黑等颗粒物可以吸收阳光,导致大气变暖,同时减少到达地表的热量,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

    [阅读全文]

  • 日本环境省:日本去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创历史纪录

    [内容预览]

    | 2008/11/13 15:37:26
        日本环境省12日宣布,日本2007年换算成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创纪录的13.71亿吨,比1990年增加8.7%。2007年7月新潟县中越海域发生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的柏崎刈羽核电站一直处于停运状态,此外这一年日本干旱缺水,因此只能用火力发电等措施替代部分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这导致当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明显增加。

    [阅读全文]

  • 环境在我们手中 为未来的城市提供能源

    [内容预览]

    | 2008/11/12 11:50:51
    借着采访第二届新加坡能源会议的机会,记者近日造访了位于维多利亚大街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走进中庭,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图书馆的负责人介绍说,该图书馆由两个建筑组合而成,中间形成了一个中庭广场。由于广场夹在两幢高楼之间,于是产生了“烟囱效应”——即加强了空气对流,形成了自然通风。同时,这一设计还有效阻挡了热量的传递,降低了建筑墙体的导热系数,起到了减少能耗的作用。  作为国际认可的“绿色建

    [阅读全文]

  • 欧洲力推自行车“共享”

    [内容预览]

    | 2008/11/11 14:56:41
    据新华社电 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是全球许多城市用以保护环境和缓解交通拥堵的途径之一。欧洲多个城市先后推出“自行车共享”项目,在欧洲范围内铺开一张“绿色”自行车“共享网”。  技术是关键  自行车租赁并非新鲜事,但欧洲城市眼下推广的自行车共享项目因利用高技术、便捷等特点,获称“第三代计划”。  “第一代计划”涉及的多为老旧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街角,可免费使用;“第二代计划”则有了专门的自行车停放点,

    [阅读全文]

  • "高楼田地" 环保就业一举两得

    [内容预览]

    | 2008/11/10 9:22:43
         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高层楼楼顶和地下室里,一垄垄新鲜蔬菜水果让人误以为置身在田间地头。其实,这是“城市农民”的杰作。这一新兴职业让年轻人在大都市实现梦想。     城市农民      31岁的北泽友宏在东京大手町的一家银行写字楼工作,但他每天的工作却与银行业没有任何关系。

    [阅读全文]

  • 从发达国家获得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技术,难!

    [内容预览]

    | 2008/11/10 8:50:05
    如果纯粹在自主创新的语境下,“能否从发达国家获得核心技术”这个问题只有唯一一个答案———休想;但当问题限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时,答案则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等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可惜,这依然还只是写在纸上的规矩,没有真正落地。   关于技术转让之难,在11月8日结束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阅读全文]

  • 访墨环境部副部长:投资环保事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

    [内容预览]

    | 2008/11/9 23:39:49
        “如果说眼前的金融危机是一场急性肺炎,那么环境危机就是一种慢性癌症,”墨西哥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费尔南多·图德拉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新兴经济体应当效仿中国的环保努力,将节能环保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图德拉指出,现阶段,在各国疲于应对华尔街风暴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时,环境保护不但不应被暂时搁

    [阅读全文]

  • 美国洛杉矶将实施"太阳能屋顶" 可发电400兆瓦

    [内容预览]

    | 2008/11/8 19:37:26
    新华网洛杉矶11月7日电(记者 高原)美国洛杉矶市政委员会7日宣布,为了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该市将实施一项“太阳能屋顶”计划。该委员会说,这项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在第一阶段,洛杉矶市政府将投资2.7亿美元,为市政府和商业大楼等10.8万个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总发电能力将达400兆瓦。在第二阶段,市政府将在未来8年里筹资15亿至30亿美元,为洛杉矶市其他房屋的屋顶陆续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以上措施

    [阅读全文]

  • 中欧科学家将研究干旱区盐碱土演化与全球变化关系

    [内容预览]

    | 2008/11/7 14:04:36
    中欧科学家将携手研究干旱区盐碱土演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这项研究已得到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是“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合作者包括新疆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德国哈雷—维滕贝格大学等。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长陈

    [阅读全文]

  • 全球首个环保摄影奖颁出 聚焦全球“水”匮乏

    [内容预览]

    | 2008/11/6 2:26:22
    中国北方被沙漠化的某城市 极地冰山现状 逐渐失去生存冰地的极地企鹅 正在消融的冰山一角 被冰雪覆盖的港口 遭受水灾侵害的农舍 “他们的作品通过出色的艺术沟通方式展现了全球环保问题的紧迫状态。”“The Prix Pictet Award”是首个与环保有关的全球摄影奖项,2008年的题目为“水”,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共有来自43

    [阅读全文]

  •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加速土中碳进入大气

    [内容预览]

    | 2008/11/3 23:20:05
        新华网东京11月3日电(记者钱铮)日本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会加快,到本世纪末,沉积在山毛榉林土壤中的碳有12%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上升。     据日本《每日新闻》3日援引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和森林综合研究所的研究结

    [阅读全文]

  • 2008年度尤里卡科学摄影奖揭晓

    [内容预览]

    | 2008/11/3 13:31:17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与澳大利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08年尤里卡科学摄影奖于日前揭晓,排名最靠前的25张照片正在澳大利亚全国进行巡回展览。 此次巡展的获奖作品包括:菲利德·彼得森(Phred Petersen)的爆炸波(第1名),史蒂文·莫顿(Steven Morton)的遭疟疾感染的人体红血球(第2名),卡特里纳·普特克(Katrina Putke

    [阅读全文]

  • 日本将探讨制定措施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

    [内容预览]

    | 2008/11/3 9:05:49
    新华网东京11月2日电(记者钱铮)日本《每日新闻》2日报道说,为实现到2050年使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的长期目标,日本环境省将探讨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可能会以转变生活方式作为减排的关键途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今年6月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的对策——“福田蓝图”,设定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这一长期目标也明确列入了日本政府内阁会议7月底通过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据报

    [阅读全文]

  • 人类应为半世纪来极地气候变暖负责

    [内容预览]

    | 2008/11/3 8:56:23
    本报讯(记者  刘霞)  最近,科学家首次证实,南北极气温上升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同时,消除了一些怀疑,这些怀疑认为,在最近的几十年内,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一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出版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内森·吉尔特领导的团队使用4个计算机模型和位于南北极的几十个气候观测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人

    [阅读全文]

  • 研究显示智利埃乔伦冰川可能在50年内消失

    [内容预览]

    | 2008/11/2 17:28:42
        新华网圣地亚哥11月1日电 智利有关机构的最新研究显示,受全球变暖影响,智利的埃乔伦冰川正逐年消退,按目前的消退速度有可能在50年内消失。     埃乔伦冰川位于圣地亚哥东部50公里处。智利最大的水公司——水总董事会1日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形成埃乔伦冰川的冰原正以每年多达12米的速度消退。以此速度,埃乔伦冰川以

    [阅读全文]

65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