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NASA一口气发现1284颗系外行星:9颗宜居

    [内容预览]

    | 2016/5/11 9:32:40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刚刚官方宣布,开普勒项目最新确认了1284颗系外行星的存在,这也是有史以来发现系外行星规模最大的一次,之前最多的是2014年也不到900颗。开普勒望远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2015年7月份的观测数据中,4302个天体被怀疑是行星,其中1284个经过分析属于行星的概率超过99%,符合系外行星定义的底线。另外1327个可能也是行星,但目前的分析表明概率还不到99%。还有707个更像是

    [阅读全文]

  • 奥巴马签字确立:北美野牛为美国国兽

    [内容预览]

    | 2016/5/11 9:31:31
    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一份法案上签字,从而正式确立北美野牛为美国国兽。美国国会4月通过这项法案。法案起草者之一、众议员威廉·莱西·克莱评价北美野牛的地位时说:“没有其他本土物种比这种高贵的动物更能讲述美国故事。”北美野牛从史前时代开始就生活在北美大地,是北美最大的陆地动物,成年公牛可达1.8米高,体重将近一吨。起初,数千万头野牛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们与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阅读全文]

  • 厄尔尼诺爆发 南美动物死满海滩

    [内容预览]

    | 2016/5/11 8:49:06
    当地时间5月9日,智利南部库考海滩爆发赤潮,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死亡的贝类遍布海滩,一片狼藉。据有关专家说,此次赤潮的爆发与厄尔尼诺气候所引发的高温有关。资料显示,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

    [阅读全文]

  • 科学家要努力克隆一只霸王龙...

    [内容预览]

    | 2016/5/10 8:56:20
    那些热衷于复活恐龙的人恐怕要失望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科学家从未获得过恐龙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而这是克隆所必需的要素。不过,科学家还是从恐龙骨骼化石中提取到了一些神秘的DNA片段。目前,科学家还不确定这些DNA属于恐龙还是其他生命形式,比如微生物或蚯蚓等;或者甚至可能来自研究这些化石的古生物学家。“我已经在恐龙骨骼里发现了DNA,”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分子古生物学家玛丽·施魏策尔(Mary

    [阅读全文]

  • 加拿大林火或因厄尔尼诺

    [内容预览]

    | 2016/5/9 13:59:12
    新华社多伦多5月7日电 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发生大面积林火,目前过火面积已经超过2000平方公里,近10万人被疏散。专家分析认为,此次严重林火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全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双重夹击。全球变暖是基本面影响。艾伯塔省气象部门的监测显示,林火所在的麦克默里堡地区近期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近年来,加拿大北部林区的气温上升幅度高于全球变暖幅度,因此林火发生更为频繁。据统计,仅

    [阅读全文]

  • 欧洲投资研发减少太空垃圾的技术

    [内容预览]

    | 2016/5/9 8:29:45
    新华社巴黎5月4日电(记者张雪飞)空中客车集团下属的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4日宣布,该公司将牵头10家欧洲企业,共同研发一种可以使即将到达工作寿命的航天器自动脱离运行轨道的技术,从而降低产生太空垃圾的风险。目前,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的增加,太空轨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这个“航天器自动移除技术”(TESER)研发项目旨在开发出一个可固定在航天器上的成本低且高度可靠的组件,以确保未来

    [阅读全文]

  • 真的?污染环境骑车走路 仍有益健康

    [内容预览]

    | 2016/5/6 9:47:39
    英媒称,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骑自行车和步行对健康所带来的好处仍然大于暴露于有害空气中带来的风险。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5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包括在高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根据研究,运动可以减少患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几类癌症的风险。 英国皇家医师学会说,空气污染每年在英国造成4万人早亡。报道称,研究人员分析了流行病学研究的信息,并把它做成电脑模拟来比较不同地点

    [阅读全文]

  • 还原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直径10公里小行星撞击地球

    [内容预览]

    | 2016/5/6 9:44:25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在曾经满是蕨类和灌木的低矮丛林中朝着天空努力生长的高大树木如今不见了踪影,所见只是突兀的树干残枝矗立在原野之上。曾经在这片森林中穿行的恐龙发出的嘶吼声也已经逐渐远去,耳边充满着的是各种昆虫恼人的嗡嗡声,只有偶尔刮过的一阵疾风短暂地打破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寂静。黑暗统治了一切:曾经那些在阳光下绚烂的色彩——蓝色、绿色,还有间或出现的黄色和红色都已经被抹去了。这就是大约6

    [阅读全文]

  • 科学界“第一巨奖”颁发特别奖 “发现引力波”获奖

    [内容预览]

    | 2016/5/4 15:06:12
    由俄罗斯富翁Yuri Milner领衔资助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组委会5月3日宣布(点击见官网通告),将本年度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特别奖(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授予探测到引力波的科研团队——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最古老鸟类食团化石

    [内容预览]

    | 2016/5/4 14:31:27
     本报讯(记者 刘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件保存有食团的反鸟类化石,并从中发现了含有狼鳍鱼骨骼碎片的食团,这是迄今最古老的有关鸟类食团的化石记录。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首次揭示反鸟类能够以鱼类为食,并表明早白垩世的鸟类就已具有和现生鸟类相似的消化系统。这件保存有食团的反鸟类标本发现于辽西早白垩世的九佛堂组,距今约1.2亿年。研究人员在对标本的观察中发现,其肱骨下

    [阅读全文]

  • 太空新发现:三颗行星似地球 人类有望移居

    [内容预览]

    | 2016/5/3 14:46:12
    一个国际科学团队日前表示,发现3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是至今最有可能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目前最有移居潜质的星球。科学家说,学界有望在本世纪内验证它们能否孕育生命。有关研究刊登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中,科学家利用位于智利的60厘米望远镜TRAPPIST,追踪数十颗矮恒星,它们的大小及热度都不大,难以用光学望远镜观察。研究说,其中一颗超冷矮恒星名为TRAPPIST-1,距离地球约39光年,体积是

    [阅读全文]

  • 研究称全球500大投资者近半未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6/5/3 11:47:10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5月3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全球前500大的投资者中,近半数在透过投资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没有作为。据非营利组织“资产所有者揭露计划”旨在改善气候变化管理发表的报告,全球前500大的投资者中,只有97个(不到总数五分之一)在缓解全球暖化方面有实际作为。这97个投资者管理的资产共计管理9.4万亿美元。这包括投资低污染资产,或鼓励它们投资的企业更投入环保。该报告说,另有157名管理1

    [阅读全文]

  • 智能手机新用途:帮农民应对作物灾病

    [内容预览]

    | 2016/5/3 9:07:19
    一位菲律宾农夫穿行过他的稻田,看着代表稻瘟病的橙色蔓延上庄稼。而另一位坦桑尼亚农民则在探查木薯叶子上的白色斑点。神色焦急的他们,拿出手机给作物拍照,并很快就找出了他们的植物生了什么病、症状如何,以及该怎么治疗。上述场景正是David Hughes所展望的未来。令他兴奋的是,理想照进现实的日子更近了。Hughes和他的同事Sharada Mohanty、Marcel Salathé,都任职于瑞士洛桑

    [阅读全文]

  • 欧盟报告呼吁保护城市土壤

    [内容预览]

    | 2016/5/3 8:49:37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28日电(记者张晓茹)欧盟下属的欧洲环境保护署28日发布报告说,工业活动、污染和垦殖等导致欧洲城市土壤退化,因此需要改进城市规划和政策以推动高效利用城市土壤,这有助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报告说,土壤是土地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运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人类生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贡献不够直接明了而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城市。由于水泥、沥青和建筑

    [阅读全文]

  • 新西兰海平面本世纪内或上升30厘米

    [内容预览]

    | 2016/4/28 18:08:08
    新西兰皇家学会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不能显著减少,全球变暖进程持续加速,新西兰海岸的海平面或将在本世纪内至少上升30厘米,甚至超过1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报告说,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会不断侵蚀新西兰的海岸,导致在风暴期间洪水等自然灾害更易发生。目前,多数新西兰人居住在沿海地区,2/3的新西兰人居住在容易受到洪水威胁的地区。  同时,该报告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

    [阅读全文]

  • 美参议院呼吁加强地球反射能力研究抵抗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16/4/27 14:35:59
    为了抵抗全球变暖,美参议院呼吁通过研究让地球反射更多光。图片来源:NASA/ISS Crew/Johnson Space Center美国参议院预算制定者们希望能源部(DOE)研究让地球反射更多太阳光,以此抵抗气候变暖的方法。地球的反射性被称为反照率,参议院拨款委员会要求的“反照率修改”研究已经提出了详细的预算草案,包括将在2017财年资助DOE、陆军工程兵团以及其他机构展开相关研究。但是该草案并

    [阅读全文]

  • 世界各国签署《巴黎协定》

    [内容预览]

    | 2016/4/25 9:35:36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在孙女的注视下签署《巴黎协定》。图片来源:Timothy A. Clary本报讯 来自全球175个国家的代表于4月22日在美国纽约市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巴黎协定》,创下国际协定开放首日签署国家数量最多纪录。当天正值“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开幕式在联大会议厅隆重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辞说,全球气温、冰川消融和空气中的碳水平等指标近年来都创下纪录,“我们正与时间

    [阅读全文]

  • 世界地球日 人们都做了些什么?

    [内容预览]

    | 2016/4/22 9:01:41
        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最初由美国人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在1970年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确定主题并举办相关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阅读全文]

  • 世界地球日:超165国代表将签署历史性气候协议

    [内容预览]

    | 2016/4/22 8:59:54
    中新网4月22日电  综合报道,22日是世界地球日,配合这个呼唤全体地球人爱护地球环境的日子,165多个国家的政府包括约50国首脑今天将齐聚联合国,签署去年达成的历史性气候协议。  这是1982年签署《海洋法公约》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协议签署仪式。去年巴黎气候谈判主办国法国的总统奥朗德将率先签署协议。  因地球暖化、海水上升而生存受最大威胁的九个小岛国此番到联合国,除了签署巴黎气候协议,也

    [阅读全文]

  • 地球进入了“震动模式”?

    [内容预览]

    | 2016/4/21 18:25:07
    进入2016年以来,全球地震频发。3月以来,印尼苏门答腊岛、阿富汗、缅甸、日本九州和厄瓜多尔先后发生了5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强震,特别是后4次地震接连发生在短短8天之内。许多人担心,地球当前是不是进入了“震动模式”?  从频次上看,8天4次7级以上地震,已经超过了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的频次,这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认为,1900年以来,

    [阅读全文]

65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