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南农大研制出新型微生物有机肥 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内容预览]

    | 2007/9/6 15:58:27
        光明日报2007年9月6日讯   日前,南京农业大学利用固体有机废气物研制出新型的微生物有机肥料。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肥料微生物制取技术和克服土传病害的微生物有机肥料研制的空白,同时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在泰国和我国江苏、浙江、新疆等地进行的试验示范表明,南农大新研制出的微生物有机肥料不

    [阅读全文]

  • 包钢高炉全干法除尘工艺成为环保新亮点

    [内容预览]

    | 2007/9/6 15:57:00
        据中国钢铁新闻网2007年9月6日报道:自6月26日包钢高炉全部实现干法除尘后,其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优势迅速彰显,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新飞跃,成为包钢节能环保项目中的“领跑者”。  干法除尘工艺使燃气厂的煤气净化工艺迈上了新台阶。包钢以高炉实现全干法除尘为契机,制定干法除尘生产方案,编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控制软件,通过调整工艺、增加设施、

    [阅读全文]

  • 一项循环经济技术有望使盐碱地改造走出“挖肉补疮”迷途

    [内容预览]

    | 2007/9/6 15:52:41
        科学时报2007年9月6日消息:据新华社电 天津市大港区海洋石化园区盐碱地改造试验田去年种的麦子获得丰收,今年种的绿化用草和灌木也长得郁郁葱葱。大港区科委副主任周祥恩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说明我们选用的改良剂是成功的。”     去年8月,大港区科委、农委、农林局协同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阅读全文]

  • 用海水灌溉农作物

    [内容预览]

    | 2007/9/4 8:46:51
    本报讯 (记者陈忠权)昨天,从有关部门获悉,为开辟滨海新区生态农业灌溉“以咸代淡”的新型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本市农业科技部门正在大胆尝试用微咸水、海水灌溉技术。一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微咸水农业示范园区已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可直接利用海水浇灌蔬菜粮食等10余种粮经作物。   目前,本市科技部门也已在津南、大港等地开展了规模性微咸水、海水种植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滨海新区土壤

    [阅读全文]

  • 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将废物变成能源和原料

    [内容预览]

    | 2007/9/3 8:26:23
    本报讯 水泥业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利用先进的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将部分危险废物替代水泥生产中的能源和原料,不但减少燃料和矿石的需求,还可极大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在日前召开的“中挪环境合作‘危险废物与工业废物水泥窑共处置环境无害化管理’项目阶段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蔡木林说。   “去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为15.2亿吨,其中工业危险废弃物约为3000万吨;预计未来5

    [阅读全文]

  • 神奇土壤改良剂废渣治理盐碱地

    [内容预览]

    | 2007/8/31 8:46:02
    去年冬天种了一茬儿麦子,今年又换种了绿化用的小草和灌木,大港区科委副主任周祥恩端详着这片地的长势说:“说明这个改良剂是成功的。”   站在天津市大港区海洋石化园区内放眼望去,周围除了单调的芦苇和蒿草,就剩下在阳光下泛着白光的裸露的盐碱地。这片5亩见方的试验田显得很特别。   去年8月初,大港区科委、农委、农林局协同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同引进的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DS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应用技术,

    [阅读全文]

  • 一种节能降耗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样车研制成功

    [内容预览]

    | 2007/8/30 8:12:24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样车近日在津研制成功,并通过天津市科委鉴定。专家认为,这种客车可有效节约能耗,降低大气污染。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这种客车样车的研发工作。样车采用串联全混合驱动方式,设计方案先进,结构合理。串联混合动力系统中的辅助动力单元采用发动机与发电机的组合,采用了双变量可控主动控制负荷输出方式,有效避免了系统动力部件启动和负载变化过程中的动力冲击。  样车的推出主要依靠企业自身

    [阅读全文]

  • 陕西:花椒籽油“变”生物柴油研究获成功

    [内容预览]

    | 2007/8/30 8:06:15
    新华社讯 记者27日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由陕西省林业厅协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共同主持的《花椒籽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研究》日前通过了专家评审,花椒籽油“变”生物柴油研究获成功,标志着陕西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据介绍,2004年,陕西省林业厅提出了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陕西花椒籽年产量20万吨左右,预计未来几年花椒籽年产量将达到24万吨以上,遂将花椒籽油转

    [阅读全文]

  • 最新发现与创新:我国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

    [内容预览]

    | 2007/8/30 7:56:50
    本报讯 电镀品生产、皮革工业生产、许多合金的生产都离不开铬。生产铬化合物带来重污染的世界性难题如今被打破。近日,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技术优化集成与标志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定: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院士和李佐虎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重化工铬盐行业首次实现了“清洁生产”和铬渣的零排放,铬的工业回收率达到98%%以上,比传统工艺提高了20%%,较国际上最先进的无钙焙

    [阅读全文]

  • 新型隔热材料隔出20℃温差

    [内容预览]

    | 2007/8/28 11:28:14
    本报讯 夏日炎炎,烈日当头。在湖北省武昌张家湾两间结构、朝向一模一样的轻钢厂房内却是两番景象:一间热如蒸笼,一间比较清凉。清凉的奥秘就在于,厂房顶上铺了一层1厘米厚的新型隔热保温材料。这种隔热材料是武汉创兆节能材料公司新研制的一种集隔热、保温、防水于一体的新型材料。   记者现场测量,铺了隔热材料的厂房屋顶温度为36℃,而没有隔热材料的屋顶温度高达56℃,两者相差20℃。   下午3时,武汉室外气

    [阅读全文]

  • 生态黏合剂甲醛释放量为零

    [内容预览]

    | 2007/8/28 11:26:57
    本报讯 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零污染生态板材生产线,日前在湖北实现连续化生产,标志着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用聚氨酯生态黏合剂生产的秸秆人造板,实现了从源头杜绝家居建材甲醛污染,同时也为我国每年超过7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开辟了高值化利用新途径。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推介会上,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接过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为其用聚氨酯生态黏合剂和农作物秸秆生产

    [阅读全文]

  • 环保新技术武装泰山热电厂

    [内容预览]

    | 2007/8/28 11:25:21
    新型环保工艺燃烧过程直接脱硫、污水“零排放”、粉煤灰100%利用……这是记者日前随国家东北环保督查中心到辽宁省大连泰山热电厂检查污染减排工作时,记忆最深的几点。   如环保检查人员总结的那样:大连泰山热电厂在设计中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五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城市中水回用、全封闭储煤罐、废水后处理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工艺,使电厂在节约能源、污染减排、改善环境等方面与传统电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典型的绿

    [阅读全文]

  • "水空调"通过科技部评审 纳入"十一五"项目

    [内容预览]

    | 2007/8/28 11:10:36
        该项目纳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技术可行、前景广阔,建议尽快启动实施”,这是科技部专家对我市“水空调”(即“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技术的肯定。记者昨日了解到,我市申报的“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阅读全文]

  • 洪水实施资源化:信息化让洪水变害为利

    [内容预览]

    | 2007/8/28 8:42:02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缺水促使利用洪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按现在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20m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制约因素。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人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按国际上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3为极度缺

    [阅读全文]

  • 中科院海洋所赤潮和淡水藻花治理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内容预览]

    | 2007/8/24 14:23:42
        据中国科学院网2007年8月23日报道:近日,由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俞志明等完成的“一种改性白泥及其在赤潮和淡水藻花治理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氨碱法制碱时产生的废渣治理赤潮或者淡水藻花的技术。所述改性白泥由白泥、无机絮凝剂和过氧化物组成,其中白泥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49%~99%,无机絮凝剂的质量

    [阅读全文]

  • 中国农大研究证实保护性耕作可防沙尘暴 “甲基溴替代技术”治虫无

    [内容预览]

    | 2007/7/12 16:48:48
        科技日报2007年7月12日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主持的相关研究证实:农田中能被吹到高空的细小颗粒是沙尘天气的主要尘源,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扬尘50%以上。       研究证实,大风袭击下,土壤颗粒有悬浮、跃移、滚动三种形式。其中,直径小于0.1毫米的颗粒被风扬起后悬浮,是形成扬尘天

    [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联合对8起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

    [内容预览]

    | 2007/7/12 15:03:59
    为督促基层政府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督促企业自觉守法,强化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保障“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的落实,国家环保总局与监察部近日决定,对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公布的5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4家企业由两部门重点督办,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联合挂牌督办的案件分别是: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不执行环评、“三同时”案,巢湖鑫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含

    [阅读全文]

  • 净化空气 广州花都培植“抗大气污染树种”

    [内容预览]

    | 2007/7/12 15:00:43
    7月8日,万里行活动组考察了广州市花都区流溪湾农林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图为该基地正在研究培植的“抗大气污染树种”。   城市绿化不仅仅一味地植树种草,而且还结合当地大气污染特点和不同树种对有害气体不同的抵抗能力和指示功能,从中选出抗污能力强的树种和敏感树种进行“因材施种”。7月9日下午,2007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活动组来到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流溪湾农林生态科技示范基地考察。该基地

    [阅读全文]

  • 我国科学家破解长江、黄河源区“降水增、径流减”之谜

    [内容预览]

    | 2007/7/12 8:24:22
    降水增加,冰川融化,为什么长江源区、黄河源区的河流径流量“不增反减”?面对这一科学课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根绪等人通过实地观测、理论推算等发现,草地退化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的论文发表在不久前出版的《地理学报》上。 科学家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利用1969年、1986年、2000年、2

    [阅读全文]

  • 江苏农业专家着手将太湖蓝藻“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07/7/12 8:21:59
    新华社讯 记者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富营养化的蓝藻是巨大的资源库,其中含有的氮、磷等是优质的生物肥料。眼下,江苏省农科院正在进行太湖蓝藻综合利用研究,使之“变废为宝”。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韩士群介绍说,蓝藻含氮量高达10%左右,含磷量也近1%。1立方米蓝藻可生产4公斤氮,相当于8公斤尿素,加上生产沼气的收益,综合利用1立方米蓝藻的总收入可达50元。他们已成功将蓝藻制成优质生物肥料,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