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能源植物研发中心在中科院植物所成立

    [内容预览]

    | 2007/12/11 8:51:46
    本报北京12月10日讯(记者易蓉蓉)甜高粱,这种生长期短、生物产量高、抗干旱盐碱的高能作物能否成为中国生物质能源的主力军?如何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对现有的甜高粱品种进行选种?12月10日,正式启动的中科院植物所能源植物研发中心暨IOB—TLL甜高粱联合研发实验室将完成这些任务。  当天,中科院植物研究所(IOB)和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TLL)就联合建立IOB—TLL甜高粱联合研发实验室签署了

    [阅读全文]

  • 秸秆快速热裂解技术与装备在青岛研制成功

    [内容预览]

    | 2007/12/10 22:03:56
    秋收的田野,收割机身后喷出黄橙橙的麦粒,可不可以利用留在麦田里的秸秆制成生物质油,用于烧锅炉、发电和供暖? 青岛福波思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秸秆快速热裂解技术与装备”项目,已经形成每天24吨秸秆热裂解的规模,并试运行成功,现在正向设备定型标准化目标迈进。 被粉碎的作物秸秆连续输入物料干燥装置,经过快速热裂解、气固分离、气体冷凝等工艺流程的生产,散发着浓烈煤焦油气味的生物质油

    [阅读全文]

  • 基金课题为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找到出口

    [内容预览]

    | 2007/12/10 8:25:39
    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捏合机出料口(上)和捏合产物 垃圾焚烧飞灰富含高浓度重金属和二恶英,被世界各国列为危险废物,需要特殊处理。而在我国,飞灰处理却面临着尴尬——大部分城市没有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有设施的城市也无法处理如此大量的飞灰。 这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伟近日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的。王伟说:“我国标准对垃圾焚烧飞灰处理限制得非常严格,但现实情况是出口无法落实。飞灰处理

    [阅读全文]

  • 专家指出我国垃圾亟须中国式的处理技术

    [内容预览]

    | 2007/12/10 8:13:35
    报废了的圆珠笔、刻着过期资料的光盘、剥掉的橘子皮……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往往被人们随手扔进垃圾桶,然后混杂在一起,运送到城市垃圾填埋场。其实,其中大部分垃圾都是可以循环利用或者用于堆肥、燃烧发电等。   在12月7日结束的“2007中国固废高级论坛”上,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倪明江认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我国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不完善,使得垃圾成分非常复杂、水分含量高、热值低,甚至夹杂大量不可燃的

    [阅读全文]

  • 中国官方公布月球三维立体图 高地好比青藏高原

    [内容预览]

    | 2007/12/9 21:59:16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12月9日表示,目前嫦娥一号卫星探测仪器均已开机工作,并获得了探测数据。目前正在进行处理,已取得部分科学成果。 同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一号”传回的最新一批月球图片。 自11月26日以来,嫦娥一号卫星飞行,测控与通信,数据接收与处理均正常,为了让卫星的绕月轨道更精确,更好地满足科学探测的需要,期间于12月2号和3号进行了轨道维持,卫星轨道调整为近

    [阅读全文]

  • 一种新型无毒生物胶将有望解决板材甲醛污染难题

    [内容预览]

    | 2007/12/6 8:46:06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一种以可再生资源大豆豆粕为原料的无甲醛释放的生物胶,引起与会专业人士的关注。业内人士称,这种完全无毒的木材胶粘剂有望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脲醛胶,将对我国木材胶粘剂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据发明人、留美归国博士杨光介绍,这种“大豆基低成本无甲醛胶粘剂”以可再生的大豆豆粕为原料,经过提取蛋白质并使其改性,在添加一定的辅料后,经过特殊生物工程技术处理,获得的胶水可

    [阅读全文]

  • 我国农村环保要增强科技支撑作用

    [内容预览]

    | 2007/12/6 8:27:27
    我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   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随意倾倒、丢放和排放。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一

    [阅读全文]

  • 水生态修复工程构筑滨海防线

    [内容预览]

    | 2007/12/5 9:02:20
        本报讯(记者 殷磊)环东海域未来所构筑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有近90公里的海域面积,片区里的水利设施规划不可小视。眼下,通过建立环东海域外围的防潮屏障和内部排涝工程体系,环东海域的水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水生态修复工程和景观建设工程也将构筑起一道和谐、美丽的滨海防线。    在环东海域同集片区长达7.5公里的海岸线上,六米多高

    [阅读全文]

  • 第315次香山会议研讨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影响与区域发展战略

    [内容预览]

    | 2007/12/5 8:53:02
    以“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影响与区域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315次香山科学会议12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孙鸿烈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研究员、西藏地勘局多吉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郑度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青藏高原素以世界屋脊著称,青藏高原的发展更加引人关切,除了丰富而多样的高原自然景观外,独特的藏族文化传统和人文历史遗存都为国内外所瞩目。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

    [阅读全文]

  • 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在南京举行

    [内容预览]

    | 2007/12/4 8:56:55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水利学会联合主办,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副部长胡四一,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副省长黄莉新,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崔

    [阅读全文]

  • 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内容预览]

    | 2007/11/28 10:09:21
    记者从省气象部门获悉,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开发与应用,目前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此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青海三江源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从2006年1月开始,根据研究开发的监测模型,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三江源地区以及全省的牧草生长状况、湖泊封冻解冻、水域变化情况、积雪等生态环境监测,到目前,牧草监测模型监测的发育期、牧草产量与地面生态

    [阅读全文]

  • 走进国家环境样本库

    [内容预览]

    | 2007/11/28 9:57:33
    跟随宋茂勇博士,记者参观了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初步建立起来的国家环境样本库。 “固体例如生物样品、土壤等的保存相对容易一些。目前,主要是气体和液体还没有太好的保存方法。”宋茂勇边走边说:“采集一个空气样品需要1000立方米的体积,而这并不等于放1000立方米的空气在样本库中。对于气体,我们一般采用颗粒吸附的保存方法。通常用大型的空气采样机,根据滤膜的孔径不同,空气经过时就会把颗粒吸附

    [阅读全文]

  • 环境样本库,浓缩一个时代留给未来

    [内容预览]

    | 2007/11/28 9:56:00
    宋茂勇向记者介绍样本库的标准化操作间。本报记者 潘希/摄 可以达到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箱中,储存着各种生物样品。本报记者 潘希/摄 “若干年后,当世界上发现了新的污染物,那时的科学家们一定会想知道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更想知道它产生的背景和时期,也就是溯源。其实,我们现在的这项工作就是为未来的研究作准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环境

    [阅读全文]

  • 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有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7/11/27 11:27:06
    本报讯 一项不用脱色剂、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高浓度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日前在上海青浦朱家角工业园区通过了由上海市环境工程技术协会组织的评审。   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很大。上海青浦朱家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中日合资欣原红纺纱有限公司每天1800吨高浓度印染废水和其他10多家企业的约600吨工业废水。由于印染废水的COD超过1500毫克/升,色度超过2500倍,因此一直不能达标排放,每

    [阅读全文]

  • 自主知识产权环保型防鼠防蚁电缆在山东研制成功

    [内容预览]

    | 2007/11/27 10:50:26
    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等领域的环保型防鼠防蚁电缆日前在京通过专家鉴定。 电缆防鼠防蚁是国际上目前尚未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山东华能线缆有限公司从多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微量元素,经多次复合加入电缆、光缆护套材料中,使电缆、光缆外护层含储特有的辛辣异味,鼠、蚁类动物接触或噬咬电缆、光缆时,使其嗅觉及口腔神经受到刺激而厌弃接触,从而起到对鼠、蚁的驱避作用。 防鼠防蚁电

    [阅读全文]

  • 治理太湖蓝藻试验初见成效

    [内容预览]

    | 2007/11/26 10:00:41
    徐州师范大学和无锡市农林局联合进行的“利用微生态调节技术治理太湖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实地研究已初见成效。  据该校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蒋继宏博士介绍,通过微生态调节的方法,目前已找到了蓝藻暴发的新生态学原因,有效控制了蓝藻的原位漂浮生长,并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准确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蓝藻水华的暴发形式。据了解,该试验自今年8月25日始,地点位于无锡市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桃坞村绿波湾水面,试

    [阅读全文]

  • “碳通量”研究为了解气候变化打开“一扇窗”

    [内容预览]

    | 2007/11/25 10:25:44
    新华社雪龙号11月23日电 一项为期5年、由中国国家海洋局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美国佐治亚大学合作开展的“南大洋碳通量观测”研究项目,目前正在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实施。这项研究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该项目的现场执行人之一、清华大学在读博士马豪介绍,“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长江口出发以后,科研人员就开始了定点取样工作,每航行5个纬度,在4米多深的表层海水中采集一次样

    [阅读全文]

  • 绿色煤电技术:还煤以“清白”

    [内容预览]

    | 2007/11/23 7:55:13
    虽然我们读小学时就知道煤炭是黑色的金子,虽然在我们这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度,离开煤很多地方就没了电,然而,在崇尚绿色的当今时代,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等大量因煤而生的环境问题让普通人认为,煤是脏的!煤电是脏的!   的确,黑乎乎的小煤窑是脏的,没有脱硫设施的小燃煤电厂烟囱里冒出的烟是脏的……不论怎样,煤炭好像都难与清洁能源沾边儿。然而,当记者参加了“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参观过几个燃煤电

    [阅读全文]

  • 中英携手研发煤炭零排放技术

    [内容预览]

    | 2007/11/21 8:10:35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陈瑜)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今天在北京正式启动。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启动会上表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通过有关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这项技术研发工作。   据介绍,“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是中英碳捕集与封存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开展的具体合作项目,将研究在我国利用该技术捕集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

    [阅读全文]

  • 石坡上也能长出树 边坡绿化获革命性突破

    [内容预览]

    | 2007/11/20 8:23:44
    施工人员正在高、陡、险的石质边坡上施工采用高次团粒植被恢复技术,边坡恢复一年后实景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专电(记者扎西)中国最新植物恢复与环境生态性防护技术——“高次团粒”近日在京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并列为2007年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该项目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同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边坡裸露就是其中之一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