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水净化装置 完成外太空失重条件初步测试
[内容预览]
| 2011/7/27 10:45:42据耶路撒冷邮报消息,以色列研发的生物医学水净化装置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经受了充分检验,完成了外太空失重条件下的初步测试。 这套对污水进行有效除菌消毒处理的净水设备,由费舍尔兄弟航空航天战略研究所空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依冉·切恩克领导的团队研发。参与研究的还有施特劳斯水务研发部门以及施特劳斯集团首席科学家依亚尔·史莫尼教授。他们周四对耶路撒冷邮报表示,这个装置达到了在外太空使用的目标,宇航员在[阅读全文]
-
美开发一种汽车减震器 可将振动转化为电能
[内容预览]
| 2011/7/27 10:13:44颠簸出的能量 有数据显示,美国交通运输系统所用掉的燃料占全国燃料消耗总数的70%以上。但这些燃料中真正起到驱动车辆的仅有10%到16%,其余绝大部分都以机械摩擦、车辆振动、废热以及其他无效的方式被白白浪费掉。为使这部分能源获得更为充分的利用,科学家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先后开发出了高效能发动机、燃油添加剂、将废热转化为电能的热电材料,并提出了利用公路进行发电的大胆设想。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阅读全文]
-
美专家发现巨型水蒸气群 水量为地球140万亿倍
[内容预览]
| 2011/7/27 9:02:50中新网7月2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2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距离地球120亿光年的一个类星体中,发现人类观测史上最大型的水蒸气群,估计当中所含水分,足足是整个地球海水份量的140万亿倍。 由于光线要花120亿年才能从这个名为“APM 08279+5255”的类星体传到地球,换言之,这团水蒸气在宇宙诞生后16亿年已经存在,比太阳系“年长”得多。类星体是一类异常遥远而明亮的天体,[阅读全文]
-
日研发浮游选矿法 能有效清除污水中放射性物质
[内容预览]
| 2011/7/26 18:20:49新华网东京7月26日电(记者蓝建中)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通过实验确认,浮游选矿法能够在短时间内从放射性污水中清除放射性物质,不仅高效而且成本低廉,能够立即应用于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大量污水。 研究人员说,这种方法无需加热,而且使用很少的药剂就能够完成,与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使用的净化装置相比,[阅读全文]
-
日将试验从海底"可燃冰"提取天然气 为世界首次
[内容预览]
| 2011/7/26 14:37:00【法新社东京7月25日电】一篇报道今天说,日本将从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也称“可燃冰”)中提取天然气,这将是世界首次在近海开展这种试验。 《日经金融新闻》日报称,此次试验为期几周,计划在截至2013年3月的财政年度进行,地点位于东京西南静冈县与和歌山县之间的一片海域。 报道称,经济产业省准备为这个项目申请超过1 0 0亿日元(约合8.2亿元人民币———本报注)经费。 《日经金融新闻》说,日本政府[阅读全文]
-
首个珊瑚基因组测序完成 起源时间早于认定
[内容预览]
| 2011/7/26 10:15:03日本科学家完成了对鹿角珊瑚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图片提供:Chuya Shinzato) 第一个完整的珊瑚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珊瑚的起源时间比之前认定的时间早了很多,并且至少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比环保人士所担心的更为脆弱。 7月24日,日本冲[阅读全文]
-
Nature杂志自然要览 马铃薯基因组完成测序
[内容预览]
| 2011/7/26 10:12:02封面故事:马铃薯基因组完成测序 对食物安全至关重要的主要作物马铃薯的基因组已被测序。“马铃薯基因组联合课题组”对一个纯合子双—单倍体“富利亚薯”无性系和一个杂合子双倍体无性系进行了测序。基因组分析显示了过去发生的至少两个基因组复制事件的痕迹,也显示了大量“菊[阅读全文]
-
首个可夜间发电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完成试运行
[内容预览]
| 2011/7/23 7:37:45西班牙Gemasolar太阳能光热电站 太阳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并网等因素的影响,规模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缓慢,建成的绝大多数电站亦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眼见太阳无私奉献给人类的光和热就这么被白白浪费,不少人不由得埋怨起现在的太阳能技术“白天不懂夜的黑”。但常言道,办法总比问题多,日前来自图雷索尔能源公司([阅读全文]
-
双面太阳能电池
[内容预览]
| 2011/7/22 7:43:03数字时尚 一家韩国公司近日推出一款双面太阳能电池,电池两面可以同时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它可以将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20%—30%。[阅读全文]
-
自然子刊综览 寻找更高效、更廉价的电池催化剂
[内容预览]
| 2011/7/21 17:55:15《自然—化学》寻找高效率催化剂 目前的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均使用昂贵的金属如铂和钯,为降低这种绿色能源设备的成本,需寻找用于这两种电池的更高效、更廉价的催化剂。现在,研究人员提出了新设计原理,可指导这种更高效催化剂的寻找,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化学》期[阅读全文]
-
7月1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1/7/20 13:18:32化石中的痕量金属把着色记录在案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那些曾经附着在色素分子上的微量金属可作为化石化的羽毛及其他组织中的棕色和黑色的着色标志。尽管科学家们在化石中根据黑色素的色素分子或含有该色素的黑色素体细胞器已经取得了一些色彩重构的成功,但是,这些结构的保存具有高度的可变性。作为一种替代方法,Roy Wogelius及其同事对可能与真黑色素(是造成棕或黑着色的物质)有关的痕量金属进行了观[阅读全文]
-
荷兰国际团队发明新技术 可从工厂烟气中回收水
[内容预览]
| 2011/7/20 12:58:05新华网海牙7月19日电(记者潘治)荷兰电力试验研究所19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研究所率领的一个国际团队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以从工厂排放的烟气中回收出大量的水,此技术将为节约水资源作出贡献。 研究人员经过10年的研究,借助膜技术的突破,改善了可大量捕获水蒸气的气体分离膜,使得从工厂排放的烟气中回收大量水成为[阅读全文]
-
美开发出太阳热能储存新材料
[内容预览]
| 2011/7/20 9:20:45本报讯 据美国《连线》杂志7月19日报道,日前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能够按需储存和释放热能。以这种材料制成的储热设备不但能量存储密度大,还具有成本低、运输方便、储能时间长的特点,有望开创一种捕获和存储太阳能的全新方式。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在寻找一种[阅读全文]
-
工厂烟囱排放的“烟”被证实是珍贵水源
[内容预览]
| 2011/7/19 9:46:06荷兰电力试验所 (KEMA) 计划在中国哈尔滨市举办的第七届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上推出经过极大改进的洁净技术 荷兰阿纳姆和中国北京2011年7月18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得益于膜技术的极大进步,工厂烟囱中排放的烟气中可以回收出大量优质水,如此一来,干旱地区的工厂将为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现象做出宝贵贡献。现场试验及历经 10 年的初步研究均显示,这些工厂可以从用水方转变为产水方。由此收集的水可作[阅读全文]
-
植入自然生长的真菌孢子 助水稻获得超强适应力
[内容预览]
| 2011/7/15 11:17:23【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13日报道】题:水稻具有适应气候的能力 由美国地质勘探局牵头的一项研究发现,为世界人口提供近一半日常热量的稻米可以通过在其种子或秧苗中植入自然生长的微小真菌的孢子来适应气候变化和灾难性事件。 为探究如何增强水稻适应海啸和涨潮等气候灾难的能力,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在两种稻米中植入真菌的孢子,这些真菌都自然生长于沿海地区的植物(耐盐植物)和地热地区的植物(耐热植物)中。[阅读全文]
-
自然子刊综览:科学家模拟21世纪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1/7/13 17:10:44《自然—地球科学》海洋亚表面将变暖 通过气候模拟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在21世纪的进程中,格陵兰岛和南极州冰原周围的海洋亚表面温度将分别升高 1.7℃~2℃和0.5℃~0.6℃,这种变暖趋向将导致冰原的大量融化、海平面的升高,新成果发表在7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 Jianjun Yin和同事利用19个基于中等排放水平的全新气候模式,模拟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他们发现在海洋下200[阅读全文]
-
飞机起降可导致降水 提高降雨和降雪的几率
[内容预览]
| 2011/7/13 12:10:11有科学家表示,喷气式飞机起飞和降落可提高降雨和降雪几率。飞机刺破云层产生的影响与云催化作业类似,导致大气中形成冰晶,进而形成降水。该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发现,飞机飞行产生的副作用在最繁忙的机场周围最为明显,例如英国伦敦的希思罗机场,每天的飞机起降次数超过1200架次。这种现象在飞机穿过含有过冷水滴的云层时发生,水滴的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随着飞机快速穿过云层,机翼和推进器下方的[阅读全文]
-
寻找耗能最小计算机
[内容预览]
| 2011/7/11 8:44:26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力工程师的研究,未来计算机可能使用一种由纳米磁铁制作的处理器,仅消耗物理定律所限的最低能量,这就是磁微处理器计算机。目前的硅基微处理器芯片依赖于电流,也就是运动电子,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如果用纳米磁铁,就像微型的冰箱磁铁那样,用来进行存储、逻辑运算与开关操作,理论上不需要电子。 终极能效计算机 “目前的计算机运行要靠电流,通过电子在电路上的运动,完成各种信息处理功能。”加[阅读全文]
-
土星现"超级风暴" 直径1万公里 与地球相当
[内容预览]
| 2011/7/8 9:20:16这是卡西尼号探测器在2010年12月份拍摄的土星照片,看以看到此时已经出现了一个风暴系统,其纬向直径1万公里,经向直径1.7万公里。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8日消息,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对肆虐土星数月之久的神秘“大白斑”进行缜密的跟踪,并已经拍摄了其超高分辨率的图像,现在这些珍贵的数据开始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其可能的成因。 这个风暴团规模惊人,其直径将近6200英里(约合1万公里),几乎和地球一样大[阅读全文]
-
英国斥资数百万英镑 尝试利用潮汐提供更多淡水
[内容预览]
| 2011/7/7 15:46:20英国政府正在开展一个斥资数百万英镑的项目,旨在改善英国南部需水量增加地区的水供应,这一项目包括新的潮汐河提取技术和建造一座蓄水库。 据悉,这个应对不断增长水需求的简便的解决方案来自于对潮汐河附近咸水运动更全面的了解。 &nb[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