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外动态
 
  • 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开始更新换代

    [内容预览]

    | 2011/10/29 15:36:44
    美国航天局28日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地球观测卫星,作为目前地球观测卫星网更新换代的起点。这颗卫星所搜集的数据,将对预测短期天气变化和研究长期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当天一枚“德尔它”2型火箭将这新卫星顺利送入距地球大约824公里处的轨道。发射指挥官蒂姆·邓恩在火箭发射后说,火箭升空58分钟后,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美航天局还邀请了20名来自推特网站的“粉丝”到现场参观新卫星发射。这

    [阅读全文]

  • 未来的农业或无需太阳光

    [内容预览]

    | 2011/10/20 8:23:16
    室内农业生长系统目前还无法取代传统农业  经室内农业生长系统培育出的茄子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荷兰科学家研制出了一套室内农业生长系统,可用其他光源代替太阳光来让植物生长。科学家们表示,用这套系统种植农作物的效率更高,农作物的生长时间更长,且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该系统的耗水量仅为传统农业的10%。对于日益缺水的地球来说,不啻

    [阅读全文]

  • 美三部门联合出击航空生物燃料

    [内容预览]

    | 2011/10/14 8:55:29
        为了推动生物燃料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正准备既充当投资方又扮演客户。美国政府日前宣布了一项价值5.1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于加速生物燃料在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利用。     据悉,这笔资金将主要来自美国农业部、能源部和美国海军。此外,在未来3年里,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商也将至少出资等额资金以促进大规模商业化生物燃料厂的建

    [阅读全文]

  • 生物燃料飞行还有多远?

    [内容预览]

    | 2011/10/14 8:52:43
        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来自全球近200家知名航空企业在华参展。值得一提的是,霍尼韦尔在十几年后重返北京航展,带来世界先进的航空生物燃油科技和航空产品;波音公司在此次航空展上也宣布,将与中国民航局、国航等伙伴合作,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中国首次生物燃料飞行。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让人类实现了飞向蓝天

    [阅读全文]

  • 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进行测试

    [内容预览]

    | 2011/10/13 8:46:43
        本报巴黎10月11日电(记者李钊)在2004年的毁灭性海啸发生近7年后,20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于10月12日参与一项针对整个印度洋海域的重大演习,对印度洋海啸警报和减灾系统进行测试。此次在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持下举行的演习,还将通过一个新的区域海啸咨询服务,把印度洋海啸咨询服务的责任移交给该区域国家。   &n

    [阅读全文]

  • 石墨烯在室温和普通光照下可产生电流

    [内容预览]

    | 2011/10/12 8:19:40
        本报讯石墨烯再次给人们带来惊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石墨烯可以对光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在室温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发生热载流子效应,产生电流。这一发现不仅为石墨烯再添新奇属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阳能电池、夜视系统、天文望远镜及半导体传感器等应用领域发挥作用。该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阅读全文]

  • 英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

    [内容预览]

    | 2011/10/12 8:13:46
        本报讯(记者刘霞)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物理学》上撰文,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这个“巨无霸汉堡”有望取代计算机内的硅芯片。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

    [阅读全文]

  • 三维纳米电极的电池充放电只需几秒

    [内容预览]

    | 2011/10/11 8:41:35
        本报讯电池是现代电子工具的重要部件,也是一大短板。它的主要缺陷是:不能像超级电容器那样快速充电,性能会随时间而降低。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9日报道,现在,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拥有三维纳米结构电极的电池,充放电可在几秒内完成,而且快速充放电不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最新成果有望彻底改变电池的设计方法。    伊利

    [阅读全文]

  • 新加坡开发出楼宇内部定位系统

    [内容预览]

    | 2011/10/11 8:32:03
       新华社新加坡10月10日电(记者陈济朋)新加坡最近开发出一种可以用于建筑物内部的定位系统,可以弥补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高楼大厦内部定位不灵的缺陷。     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这种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系统。用户在建筑物内部使用时,它会首先利用GPS系统确定用户所在的具体楼宇,然后再根据无线网接收信

    [阅读全文]

  • 日建成太空太阳能发电实验设施

    [内容预览]

    | 2011/10/11 8:29:02
        新华社东京10月10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宣布,其研究人员已建成一座太空太阳能发电实验设施。其用途主要验证通过无线方式远距离输送能量的可行性。    太空太阳能发电是指用火箭把太阳能电池板发射到太空,太阳能电池板在太空发电,再将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微波传回地面,并重新转换为电能。  

    [阅读全文]

  • 薄膜装置能生产99%纯度氢

    [内容预览]

    | 2011/10/10 8:58:41
        本报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7日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在薄膜装置内生产氢气的新方法,可使制成的氢气纯度达到99%以上,省去制氢过程中额外的提纯步骤。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上。    目前生产氢气的方法很多,例如水电解和天然气的蒸气重整以及氨分解等。但利用上述方法制成的氢气都会

    [阅读全文]

  • 英研究称可将废玻璃用于清理污水

    [内容预览]

    | 2011/10/9 15:57:01
    日常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玻璃,它们常被当作垃圾扔掉,而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可以让废玻璃变废为宝,用它们生产的一种特殊物质能够清理污水。  英国格林尼治大学研究人员尼科拉·科尔曼在新一期《环境和废物管理国际杂志》上报告了这项成果。她说,许多玻璃被当作废物扔掉,其中部分无色玻璃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收,但有色玻璃通常很少回收再利用。  科尔曼说,包括有色玻璃在内的废旧玻璃可以进一步被利用,她发现,把它们和石灰

    [阅读全文]

  • 美用细菌制造出有生命的密码

    [内容预览]

    | 2011/9/29 9:02:24
       本报讯(记者刘霞)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几年前邀请研究人员研制不需要电的秘密信息编码方式,最近,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有生命的密码:利用细菌菌株来传递机密信息。除了用于谍报活动外,这项技术还可以让企业给农作物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进行身份编码,以防假冒。该研究的领导者曼纽尔·帕拉西奥斯和戴

    [阅读全文]

  • 自修复仿生涂层几乎排斥所有液体

    [内容预览]

    | 2011/9/27 8:17:15
        本报讯 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哈佛大学应用科学家仿照猪笼草的疏水策略,开发出了一种极为光滑的涂层材料,几乎能排斥包括血液、油在内的任何液体,甚至在高压、冰冻等极端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排斥液体或固体的能力。这种仿生疏流技术在生物医学流体处理、燃料运输、防污、防冻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甚至有望带来一种能自动清洁的窗户和改良型光学设备。该研究发表在近期

    [阅读全文]

  • 巴西开发环境与经济综合数字地图

    [内容预览]

    | 2011/9/26 9:06:12
        本报圣保罗9月24日电(记者张新生)据当地媒体23日报道,巴西圣保罗大学理工学院地理、工程与运输研究室开发出一种地区性环境与经济社会状况数字地图,为投资决策提供实用、方便的参考依据。巴西重要港口城市桑托斯地区的数字地图集已率先绘制完成。    该科研项目名为“桑托斯地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地图集”,于2006启动年,

    [阅读全文]

  • 吸光率提高百倍的太阳能电池问世

    [内容预览]

    | 2011/9/23 8:17:18
        新华社东京9月22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氧化铁化合物制成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硅酮制太阳能电池的100多倍。    据冈山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池田直介绍,除可见光外,这种太阳能电池还能够吸收以往太阳能电池无法利用的红外线发电。因为能够产生热量的物体都会发出红

    [阅读全文]

  • 日尝试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酸

    [内容预览]

    | 2011/9/22 9:10:54
       新华社东京9月21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研究人员日前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利用普通太阳光,尝试合成有机物甲酸。    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先在能够吸收阳光的磷化铟半导体上涂抹上稀有金属钌,制成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剂,然后与氧化钛光催化剂组合在一起,中间放置一层质子交换膜,制成一

    [阅读全文]

  • 日本连续观测到大规模太阳耀斑

    [内容预览]

    | 2011/9/20 10:42:32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在8月和9月连续3次观测到太阳表面的大规模耀斑。在短时间内连续观测到大规模太阳耀斑非常罕见,这说明太阳活动正在加剧。     耀斑是指太阳色球层中局部小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耀斑发出的辐射和粒子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进而影响人造卫星通信。

    [阅读全文]

  • 美国科学家推测冥王星可能存在液态水

    [内容预览]

    | 2011/9/20 10:41:35
        冥王星       人类寻找地外生命迹象的努力近日又有了新的进展。根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9月1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冥王星具有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纪尧姆·罗比雄和弗兰西斯·尼莫。虽然他们的观点目前最

    [阅读全文]

  • 微波可将食物残渣变成生物燃料

    [内容预览]

    | 2011/9/19 8:17:48
        本报讯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用微波照射可将食物残渣变成重要的化学物质和生物燃料。新方法使人们能在工厂或家里处理废弃的食物,不仅能提供可回收能源,也有助于解决全球范围内食品废弃物日益增多的问题。    英国约克大学的詹姆斯·克拉克教授在日前举办的英国

    [阅读全文]

172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