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危水禽东方白鹳在黑龙江洪河湿地找到"天堂"
[内容预览]
| 2014/8/29 9:25:00湿地生态涵养、筑巢人工招引、科学养护救治……在“中国东方白鹳之乡”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系列积极举措正吸引约占全球十分之一的东方白鹳到这里生息繁衍,洪河湿地已成为这些濒危水禽的“天堂”。 专家表示,受到南方过冬地、迁徙路径上的人类活动影响,东方白鹳的生存迁徙空间正受到“挤压”。洪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董树斌说,东方白鹳的繁衍生息对自然环境要求严格,不仅要食物丰富,还不能有人类的干扰。[阅读全文]
-
甘肃黄河上游濒危鱼类资源实现规模化繁育
[内容预览]
| 2014/8/26 11:59:50记者25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自2011年至今,甘肃已累计培育极边扁咽齿鱼等鱼类苗种50多万尾,并在黄河上游的大夏河、洮河等水域进行增殖放流,有效补充了黄河上游水域鱼类资源量,维护了黄河上游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日前,由甘肃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极边扁咽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和“黄河上游特有鱼类极边扁咽齿鱼放流效果跟踪监测研究”项目通过省[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雌海豚领养异种海豚幼崽喂奶
[内容预览]
| 2014/8/25 11:51:07最近,野生的大海豚领养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种类的被遗弃的普通海豚幼崽,这一事例引起了学术界以及外界的关注。 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外媒21日报道,最近,野生的大海豚领养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种类的被遗弃的普通海豚幼崽,这一事例引起了学术界以及外界的关注。 据报道,这两只海豚是从今年1月,在新西兰的一个海域被目击到的,最近海洋监测船才捕捉到它们确切的样子。 据悉,雌性大海豚名为“猕猴桃”,被领养的海豚幼[阅读全文]
-
中国推进五千人生态搬迁工程保护"丹顶鹤故乡"
[内容预览]
| 2014/8/25 11:44:55一个涉及5000多人的生态搬迁项目的资金评审报告,已于今年5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批复。这标志着中国对“丹顶鹤的故乡”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丹顶鹤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约2000只。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湿地,也是世界最大的丹顶鹤人工孵化中心。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约7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是保存[阅读全文]
-
中俄边界生态廊道成为野生动物天堂
[内容预览]
| 2014/8/18 9:15:35新华网哈尔滨8月17日电(记者 董爱波 张玥 周舟)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汪海艳,经常为游客讲述当地盛传的俄罗斯棕熊“串门”的故事。 那是2012年冬季,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已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一只母熊带着两只小熊从俄罗斯信步走过江面来到中国境内觅食。 近年来,关于中俄两国边境地区野生动物“跨境”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专家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两国边境地区的整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动物的[阅读全文]
-
全球唯一存活熊猫三胞胎满20天 黑眼圈成型
[内容预览]
| 2014/8/18 8:53:01资料图:8月12日,卧龙大熊猫“菊笑”于7月29日凌晨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顺利产下三胞胎熊猫宝宝。 大熊猫研究中心供图中新社广州8月17日电 (王华 晓丹)全球唯一存活的长隆熊猫三胞胎17日满20天,意味着已完全成活。与刚出生时全身呈粉红色的模样相比,三只大熊猫宝宝如今形象大变。黑眼圈已经成型,肩胛和腿部也有了明显的黑绒毛,小耳朵也长大了一点,胳膊、腿也粗壮了,形态越来越像妈妈“菊笑”。三只熊猫[阅读全文]
-
印度大学禁止解剖实验
[内容预览]
| 2014/8/11 14:41:53西高止山脉牛蛙 图片来源:FLICKR一场漫长的说服印度大学课堂禁止解剖的运动近日取得了胜利。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为大学教育设置标准的政府机构——已经禁止在大学动物学和生命科学课程中出现动物解剖。一些教育人士谴责该决定,认为教学还没有准备好解剖实验的替代品。动物权利组织人道对待动物协会(PETA)数年来一直在为该禁令努力,主张计算机模型和模拟实验有效替代解剖。2011年,UGC发布了指[阅读全文]
-
我国专家首次观察到冠斑犀鸟野外繁殖过程
[内容预览]
| 2014/8/9 14:28:02从今年5月起至今,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全程观察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冠斑犀鸟的繁殖过程,并进行了全程影像记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摄[阅读全文]
-
5只被“收养”东方白鹳回归自然
[内容预览]
| 2014/8/5 13:39:208月3日,在黑龙江大庆龙凤湿地饲养中心,放飞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展翅飞向远方。当天,黑龙江大庆龙凤湿地饲养中心将5只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东方白鹳放飞。今年6月,大庆龙凤湿地饲养中心先后收养了当地电力部门在电线铁塔上救下的15只东方白鹳。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其中5只达到放飞条件。 邵国良摄(新华社供图)[阅读全文]
-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已野化放归近300只丹顶鹤
[内容预览]
| 2014/7/30 15:32:58记者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从1982年开始,该区已累计野化放归丹顶鹤近300只。 目前扎龙自然保护区主要采取“放飞逃逸”和“散养”两种方式来开展人工饲养丹顶鹤的就地野化工作。 “放飞逃逸”是指从雏鹤学习飞行开始,保护区每天对它们进行放飞训练,一个年龄段组成一个放飞群体。丹顶鹤适应野外生活之后就会逐渐离开放飞群体,与野生鹤共同生活,从而完成野化过程。 “散养”则是指在每年的4—6月丹顶[阅读全文]
-
新疆建设我国首个猛禽繁育研究中心
[内容预览]
| 2014/7/9 11:41:01本报讯 记者李娜 通讯员邵长亮报道 7月3日,新疆隼类繁育研究中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举行开工仪式。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个猛禽繁育研究中心。 项目建设期为3年,2016年完成,总投资1500万美元,全部资[阅读全文]
-
“溯源澜沧江”综合科考开展“追寻雪豹足迹”活动
[内容预览]
| 2014/7/8 14:12:357月7日,由国际著名野生动物专家乔治·夏勒、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所长徐健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等20余人组成的雪豹科考小组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诺尼玛沟开展“追寻雪豹足迹”活动,实地勘测“雪豹生物链”完整情况,并在雪豹留下活动痕迹的地方布设红外线自动感应相机。(罗云鹏 摄)雪豹是一种濒危猫科动物,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阅读全文]
-
人工增殖放流促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到3.9万吨
[内容预览]
| 2014/7/7 13:58:19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获悉,青海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等活动,逐步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截至2013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3.9万吨,其中增殖放流对这一珍稀物种恢复的贡献率达22.3%。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中特有的珍稀物种,对维持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至关重要,但它生长相当缓慢,有“一年长一两”的说法,2004年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阅读全文]
-
科考人员近距离拍到自然生活状态下雪豹
[内容预览]
| 2014/7/4 15:05:25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活状态下的雪豹(6月30日摄)。6月30日,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的一支野生动物科考队伍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据了解,雪豹善于伪装、生性机警、动作迅速,在调查中拍摄到照片实属难得。宗嘎 摄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活状态下的雪豹(6月30日摄)。6月30日,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的一支野生动物科考[阅读全文]
-
陕西大熊猫家族再添一对“龙凤胎”
[内容预览]
| 2014/6/29 22:58:13陕西诞生“龙凤胎”大熊猫宝宝。(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供图)西部网讯(记者 贺桐) 今天(6月27日)上午,记者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见到了两只刚刚诞生的大熊猫宝宝。这是陕西首只自主人工繁殖的大熊猫“阳阳”第二次成为母亲,顺利产下的又一对“龙凤胎”,也标志着陕西林业保护繁育大熊猫工作取得新突破。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主任靳林介绍说,当天上午8时左右,[阅读全文]
-
俄发射卫星追踪野生动物
[内容预览]
| 2014/6/25 20:28:19图片来源:RENé FLéRON上周,在俄罗斯东部的Yasny发射基地,一枚火箭携带着几十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的许多卫星都将致力于科学事业。有一颗中等规模的人造卫星,被称为“立方体卫星”,标志着用于跟踪小型动物大规模运动的轨道系统发展的重要一步。“这颗卫星将揭开许多关于迁徙的奥秘。”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动物学家Kasper Thorup说道,他负责野生动物追踪,并参加了此次发射。被称为DTUsat的设[阅读全文]
-
太平洋大白鲨数量出现增长
[内容预览]
| 2014/6/25 9:18:14一个鲨鱼国际研究小组近日在学术期刊《PLOS ONE》发表文章称,太平洋东北部海域的大白鲨数量处于增长状态,而非濒临灭绝。大白鲨是世界最大的食肉鱼类,属于大型进攻性鲨鱼,身长可达6米,体重3200公斤,最早出现于中新世。研究小组负责人、佛罗里达州鲨鱼项目研究小组主任乔治·伯吉斯(George Burgess)把近年来大白鲨的增长归功于40多年来美国对海洋哺乳动物保护。他表示,对海狮和海豹的保护确保[阅读全文]
-
我国最大面积野苹果林遭虫害大面积枯死
[内容预览]
| 2014/6/5 22:30:17分布在新疆新源县山区的第三纪遗存中国最大面积野苹果林因遭遇虫害受灾面积已达六成,这份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正濒临消亡。 朱景朝 摄中新网新源6月5日电(记者朱景朝)分布在新疆新源县山区的第三纪遗存中国最大面积野苹果林因遭遇虫害受灾面积已达六成,这份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正濒临消亡。新源县改良场党委书记汪贵山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源县境内连片分布着10万亩野果林,绝大部分是野苹果林,其中在改[阅读全文]
-
甘肃肃北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量繁殖
[内容预览]
| 2014/6/4 16:01:25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8个明镜般的湖泊,这里以湿地、沙地、草原及高原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主。每年该保护区境内河流、湖泊冰雪消融、万物苏醒,上万只黑颈鹤、斑头雁、大天鹅、赤麻鸭等候鸟陆续从南方飞抵保护区,在这里大量繁殖。图为斑头雁。(乌仁花 摄)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8个明镜般的湖泊,这里以湿地、沙地、草原及高原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主。每年[阅读全文]
-
广东两个兜兰新品种通过专家鉴定
[内容预览]
| 2014/5/22 12:03:035月17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出的两个兜兰新品种“春韵兜兰”和“红韵兜兰”,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据称,这是我国首批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兜兰新品种。现场鉴定认为,“春韵兜兰”和“红韵兜兰”观赏价值高,抗病性、抗逆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适宜广东省栽培。本报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曾宋君摄[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