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动物专家称非洲象将会在15年内灭绝

    [内容预览]

    | 2009/10/20 14:37:55
    据中国日报报道 据英国媒体18日报道,动物保护专家发出警告说,由于非法象牙贸易猖獗,非洲象会在15年内灭绝。非洲象目前数量只有60万头,并且正以每年3.8万头的速度递减。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呼吁立即采取行动,将大象和象牙禁售期从9年延长为20年。  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象牙的国际贸易,2007年决定允许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一次性出口近108吨库存

    [阅读全文]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虎项目基金”成立

    [内容预览]

    | 2009/10/20 8:27:25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虎项目基金”今天在京设立。“爱虎项目基金”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手与父女画家徐高虎先生及徐丽小姐共同设立,两位画家将以书画形式开展募捐活动,支持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两位画家最擅长画虎,已经启动2009虎父虎女书画世界行活动将为基金募集资金,用于开展保护老虎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生态文化宣传和保护活动。

    [阅读全文]

  • 珠江口:"海上大熊猫"尚存1000头

    [内容预览]

    | 2009/10/19 7:03:59
    畅游在珠江口海域里的海豚。2004年在珠江口海域发现的灰海豚。进入2009年,一宗宗关于中华白海豚珠江口搁浅死亡的报告不断摆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案前。截至2009年7月31日,珠江口海域今年共发生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案件16起(含香港地区5起,澳门地区3起),创近年来的新高。是什么原因让中华白海豚频频死于非命呢?带着问题,记者走进珠江口,为读者揭开中华白海豚之死背后的故事。拯救

    [阅读全文]

  • 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作展开

    [内容预览]

    | 2009/10/16 6:58:04
    本报讯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云南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近日共同宣布,将在云南省开展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蔸兰回归自然种植拯救工作——这标志着继在广西成功实施了德保苏铁回归自然种植保护之后,全国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由政府主导开展野生植物回归自然保护工作,在全世界野生植物保护中,我国是先例,也是我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又一重大举措。野生植物极小种群主要是指野外保有数量

    [阅读全文]

  • 一种奇妙蝴蝶的重生

    [内容预览]

    | 2009/10/5 16:18:31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采集蝴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爱好,其中最受追逐的标本之一是一种在中国也产的灰蝶科蝴蝶,英国人称为大蓝蝶(中文名嘎霾灰蝶)。实际上这种蝴蝶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蓝。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美丽的蝴蝶,被特别看重的原因可能是其难得:它数量稀少,而且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野,每次采集相当于一次远征。  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大蓝蝶被采集制作成了标本。至今还有大约3000个大蓝蝶标本收藏在英国的博

    [阅读全文]

  •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鄂成功 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内容预览]

    | 2009/10/4 7:27:48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1日宣布,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不再依赖稀有野生亲鱼,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全球尚属空白,过去人工繁殖主要靠从长江中获得野生子一代。然而科研监测表明,近年来长江中野生中华鲟的种群

    [阅读全文]

  • 中国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内容预览]

    | 2009/10/1 23:46:06
    新华网宜昌10月1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1日上午发布消息说,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以不再依赖稀有的野生亲鱼,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鲟鱼全人工繁殖是近年来全世界鲟鱼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由中华鲟研究所和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联合承担。通过4年研究,工作人员先后突破了

    [阅读全文]

  • 太平洋岛国帕劳宣布成立世界上首个鲨鱼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9/9/28 13:09:41
    中新网9月27日电据法新社27日报道,太平洋上的小国帕劳近期宣布成为全球首个设立鲨鱼保护区的国家,全面禁止一切商业捕鲨活动。帕劳总统约翰逊?托里比翁在25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报告中公布了开设鲨鱼保护区的决定,并敦促国际社会予以协助和支持。帕劳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专属经济区约占62.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的面积大小。然而,帕劳目前只有一艘巡逻船在这片经济区执行巡逻任务。由此,托里比翁呼吁国

    [阅读全文]

  • 三峡濒危植物“曲线求生”

    [内容预览]

    | 2009/9/22 7:47:25
    图中植物为蔬花水柏枝  随着三峡蓄水175米的临近,对动植物的影响加剧。昨日,宜昌市野保专家称,库区内濒危植物学会了“曲线求生”,在大坝下游发现大量的蔬花水柏枝和中华蚊母。  据悉,蓄水达到最终的175米,会使部分物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濒临灭绝。蔬花水柏枝是三峡库区独有的植物,冬日长江涨水时发芽,夏日在汛期的水中成长,此次蓄水将打破其原有生态环境,在原生长地将彻底灭绝。  但令专家没想到的是,在距

    [阅读全文]

  • 河北成功实现人工培育"植物大熊猫":红豆杉

    [内容预览]

    | 2009/9/21 16:38:03
    (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日前从中国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获悉,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濒危植物红豆杉在这里成功实现人工培育,当地林业局退休干部梁福臣培育的300多株红豆杉树苗平均高度已达180厘米,最大的直径达10厘米,长势喜人。  红豆杉又名紫杉,属红豆杉科常绿针叶乔木,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在全世界自然分布极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它也是一种珍稀贵重药物,尤其是含有的独特抗癌成分“紫

    [阅读全文]

  • 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未因地震减少

    [内容预览]

    | 2009/9/19 11:25:13
    随着省政府昨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度披露我省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建的情况,还在牵挂着震后野生大熊猫处境的“大熊猫迷”们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了。因为专家称,汶川地震对全省大熊猫栖息地及其保护管理能力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不会造成全省野生大熊猫种群的衰退。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横跨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以及安县,毁损程度高达37.17%的岷山B种群大熊猫栖息地……  喜:未发现野生大熊猫因灾死亡  因为地

    [阅读全文]

  • 全球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在青海成立

    [内容预览]

    | 2009/9/18 21:31:07
        新华网西宁9月18日电(记者 徐文婷 张宏祥)全球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1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正式挂牌成立,普氏原羚这一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普氏原羚又叫中华对角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目前仅存600余只,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区域,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阅读全文]

  • 云南濒危鱼类星云白鱼重回自然

    [内容预览]

    | 2009/9/18 7:01:33
    中新网昆明9月17日电 (赵书勇) 记者今日从云南省玉溪市水利局获悉,该局池塘驯养的濒危鱼类星云白鱼获得重大成功,池塘存活亲鱼980尾,培育6-10㎝的鱼种3万尾,星云白鱼重新“回归”百姓视野。  星云白鱼是云南省特有珍稀鱼类,产于星云湖,个体小,俗称“真白鱼”,是星云湖的特有鱼类,形似抚仙湖的抗浪鱼,与之称为姐妹鱼,但鲜甜之味胜于抗浪鱼,历来被当地人民视为鱼中之上品。其分布区很狭窄,仅分布于星云

    [阅读全文]

  • 卧龙大熊猫震后恢复良好 繁殖工作基本步入常态

    [内容预览]

    | 2009/9/16 13:54:12
    中新网成都9月16日电(记者 杨杰) 记者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了解到,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遭受惊惧折磨的“国宝”大熊猫,从日常生活到繁殖生产,目前均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汶川大地震造成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损毁严重,迫使大部分大熊猫被迅速转移到雅安碧峰峡基地。地震及震后长途转运,对繁殖大熊猫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有两只去年参加繁殖的大熊猫流产。同时,雅安温度

    [阅读全文]

  • 首例开放式野生动物通道 昨在中蒙边境正式开通

    [内容预览]

    | 2009/9/11 15:22:20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全国首例开放式野生动物通道10日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中蒙边境正式开通,通道共4处。      此次开通的绿色通道是在选定的4处铁丝网上,将现有边境铁丝网上面三道保留,形成口宽40米的开放式边境野生动物通道。在撤掉相应地段上的铁丝网后,

    [阅读全文]

  • 广东翁源警方查获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生白鹇

    [内容预览]

    | 2009/9/11 11:33:55
    中新社韶关九月十日电 (冯昶李凌 何兴斌)广东韶关翁源县警方十日向记者通报,该县森林公安分局根据民众举报,查获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六只等野生动物一批。警方称,涉嫌非法收购、运输和贩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男子赖某伦,十日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九日下午二时许,翁源县森林公安分局接到民众电话举报,称该县坝仔镇有人将非法收购的野生动物装上一辆小货车,准备运送到广州等地贩卖。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上路设

    [阅读全文]

  • 为防范甲流 神农架金丝猴科研观赏基地暂停开放

    [内容预览]

    | 2009/9/10 10:33:02
    中新网宜昌9月9日电(刘良伟 罗永斌)近日,为防范甲型H1N1流感,以科研和近距离观赏野生金丝猴为卖点、颇受游人青睐的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科研基地高挂“免见牌”,停止对游客开放。  9月7日下午,一批来自北京某报的客人欲前往大龙潭金丝猴基地参观时,被告知已经停止售票,并婉谢游人参观。在见到值班房外墙悬挂的告示之后,客人们最终取消了前往参观的打算。  这张由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于9月5日

    [阅读全文]

  • 我国三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9/9 9:49:58
    记者从9月8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讨会暨回归自然启动仪式”上了解到,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兜兰三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又一重要行动。 与会专家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全面启动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兜兰回归自然及种群重建,并进行科学长期的后续管理、植株及生境的动态监测和数据采集与分析,是拯救这些极度濒危种类的重大举措

    [阅读全文]

  • 世界最濒危物种蓝鬣蜥幼仔 在美动物园出生

    [内容预览]

    | 2009/9/2 15:34:01
         9月1日,美国圣迭戈动物园两只小蓝鬣蜥破壳而出。蓝鬣蜥是世界最濒危的物种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破坏,研究人员曾于2002年估计世界上仅存在不足20只蓝鬣蜥,如今随着研究项目和保护计划的进行,蓝鬣蜥的数量增至250只左右。

    [阅读全文]

  • 世界最大蝙蝠最快将6年内灭绝

    [内容预览]

    | 2009/8/29 21:06:20
    狐蝠(学名“Pteropus vampyrus”)。世界最大蝙蝠最快将6年内灭绝。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警告说,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生活在东南亚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狐蝠将在几年之内走向灭绝。他们表示,如果继续以当前的速度滥捕滥杀,生活在马来西亚西部的狐蝠(学名“Pteropus vampyrus”)最快将在6年内灭绝。  &n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