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记者从9月8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讨会暨回归自然启动仪式”上了解到,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兜兰三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又一重要行动。
与会专家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全面启动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兜兰回归自然及种群重建,并进行科学长期的后续管理、植株及生境的动态监测和数据采集与分析,是拯救这些极度濒危种类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全球受威胁植物保护工作的重大贡献。
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邦介绍,华盖木仅分布于云南省的金平、西畴、马关等地,估计目前野生成年个体不超过50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对华盖木进行了引种繁育和迁地保护研究。如今华盖木在昆明地区迁地保育长势良好,其实生苗及幼树已达6000余株。
西畴青冈是滇东南石灰岩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一个关键种。云南省麻栗坡县、富宁县及贵州册亨县是目前仅知的三个分布点,但该植物仅在富宁县存有5个成年植株。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昆明植物研究所从2008年起系统开展了对其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目前已成功培育实生苗木250余株,并于2009年7月将35株幼苗栽培到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团结村。
杏黄兜兰是一个备受国际关注的中国特有种群,由于人为过度采挖、自然种群更新能力差、生长周期长等因素,该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目前昆明植物研究所杏黄兜兰种子无菌萌发繁育技术已经获得成功,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已有了一些基础,人工繁殖的植株回归自然也成为可能。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巡视员陈建伟说,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坚持积极的野生植物保护战略,在加强对野生植物及其生境保护的同时,根据植物资源调查结果,及时强化对野外种群和数量极度减少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和繁育工作,有的已经实施了重引入,成功回归自然。此外还正确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科学发展野生植物培育,努力促进向培育利用人工资源转变。2007年,国家林业局专门编制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以此加强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
陈建伟说,云南是我国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云南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不仅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而且特有种类居多,大多具有极高的生态、学术和经济价值,抢救性拯救和恢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林业厅的统计,我国有55种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临灭绝,它们的野外种群数量都不足5000株,其中11种中国特有植物不超过10株,云南省是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最多的省份,野生植株不足5000株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1种。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