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投放新公交污染排放降四成
[内容预览]
| 2011/1/5 10:48:44本报北京1月4日电 (记者王明浩)1月3日上午,北京首批100辆符合国Ⅴ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正式上路,投入到三条郊区线路运营。这也是国内首批上路运营的国Ⅴ排放标准公交车。 专家介绍,在氮氧化物的排放上,国Ⅴ发动机比国Ⅳ发动机降低43%,对环境的污染更低。 2010年9月,北京公交集团就完成了首批727辆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采购招标。这次投入3条9字头郊区线路的是最先交付的100辆,其余627辆国Ⅴ公交[阅读全文]
-
绿色“围巾” 扮靓首都--北京打造环城生态带纪实
[内容预览]
| 2011/1/4 23:01:59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 任卫东 唐召明)废弃砂矿变成了坑地公园,裸露山地变成了山地公园,煤矿废弃地变成了山地果园……“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以承办奥运为契机,迈上建设“绿色北京”的生态文明之路。在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体系建设过程中,大力打造环城生态带,给首都披上了秀美的绿色“围巾”。 短短几年间,北京市完成[阅读全文]
-
北京首次设立垃圾分类贡献奖
[内容预览]
| 2010/12/28 11:58:43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政市容委获悉,为鼓励垃圾分类,明年起北京将首次设立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和生活垃圾“零废弃”贡献奖两个奖项。其中,个人最高奖励500元,每年评选1000人。 北京市政市容委近日下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奖励细则》,对在垃圾分类中做出贡献的对象实施物质奖励,奖励对象为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社会单位和个人。 细则规定,北京市每年评出生活垃圾分类街道、乡镇贡献奖60个,[阅读全文]
-
北京首个“垃圾填埋大棚”投入运行
[内容预览]
| 2010/12/28 9:40:07垃圾填埋进“大棚”,臭气扰民、塑料袋乱飞、扬尘成为过去。昨天,记者从北京环卫集团了解到,国内首个垃圾填埋场空气支撑膜密闭作业设施在安定填埋场投入运行,其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垃圾填埋露天作业模式,经过运转后有望在其他垃圾填埋场推广。 -未来将成为华北最高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空气支撑膜密闭作业设施是‘学名’,我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垃圾填埋大棚’。”昨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定填埋场场长张永贺介绍[阅读全文]
-
北京13区县拟设建筑垃圾再生厂 95%可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10/12/24 9:29:11轰鸣作响,轮带转动,位于昌平区阳坊镇的元泰达环保建材公司厂房中,三台机器设备相互配合,“吞食”着残砖断壁,沙石、混凝土……筛分、破碎、磁选,多道程序之后,一块块方整的古建砖,一袋袋再生混凝土骨料被机器一口一口地吐出,看似无用的建筑垃圾重新变成了建筑原材料。 虽然这种能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循环利用场所有望在除东城、西城、石景山区之外的13个区县建成。市市政市容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阅读全文]
-
一年100万吨绿化废弃物何处去?
[内容预览]
| 2010/12/23 10:47:07随着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的不断加强,园林绿化产生的落叶、枝干等废弃物急剧增多,如果不及时清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但这些废弃物弃之可惜,处理起来压力又很大。怎样才能既解决绿化垃圾处理问题,又使之变废为宝? 经过多年探索,2009年,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依托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广”项目的研究,着力[阅读全文]
-
北京开办节能产品超市
[内容预览]
| 2010/12/21 9:41:29中国环境报记者 杨立群 北京报道 北京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单位近日联合举行了2010~2011年度北京市节能产品超市试点签约暨启动仪式,这项工作旨在进一步贯彻“绿色北京”战略,落实国家十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说,节能超市试点工作是加快推动节能工作机制创新,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市民绿色消费的有益尝试。在总结去年试点经验的基[阅读全文]
-
北京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无悬念
[内容预览]
| 2010/12/14 14:06:46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市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已无悬念。 他说,5年间,北京市空气质量、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减排指标均已完成“十一五”预定目标,尽管个别数值还在等待国家最后核查。 14日的京城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空气优良。这是北京[阅读全文]
-
北京未来三年将建3.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
[内容预览]
| 2010/12/8 9:07:23预计2012年北京运行3万辆电动乘用车 北京未来三年将建快速充电站100座,慢速充电桩3.6万个,以适应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昨天上午,北京市科委新闻发言人朱世龙通报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科技事业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十二五的发展方向,预计到2012年,北京有3万辆电动乘用车投入示范运行。 今年2亿元经费研究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朱世龙介绍,北京今年已设立了新能源汽车项目,[阅读全文]
-
北京亦庄崛起新能源产业基地
[内容预览]
| 2010/12/6 10:24:58本报讯 (记者罗冰 通讯员曹霞)12月2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正式揭牌。作为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公布的我国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之一,坐落在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20余家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在节能减排、太阳能光伏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次揭牌,标志着北京亦庄新能源产业基地正迅速崛起。 新能源新材料是未来北京亦[阅读全文]
-
仰望北京最美的蓝天
[内容预览]
| 2010/12/5 12:14:05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巨大进步。在目送“十一五”、喜迎“十二五”之际,我们从这幅画卷中选取了一些亮丽的场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请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共同讲述自己的故事,以期透过他们的讲述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动的“十一五”、辉煌的“十一五”。 蓝天情结 “我现在每天早起就看天气预报,一有蓝天,就能去放风筝了!” 家住东城区的小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阅读全文]
-
北京提前完成全年"蓝天目标" "蓝天"已达266天
[内容预览]
| 2010/12/4 22:17:12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张淼淼)4日的北京阳光灿烂。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为良。至此,北京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66天,提前实现73%的“蓝天目标”。 环保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截至12月4日,北京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与去年同期持平,一级天数同比增加6天。 &[阅读全文]
-
10年投33亿治风沙源 北京连续四年未见扬沙天气
[内容预览]
| 2010/11/28 17:16:4610年投入33亿元治理风沙源 北京连续四年未见扬沙天气 10年来持续治理风沙源,京津周围“绿色屏障”不断出现,使首都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7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扬沙天气。 针对首都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加剧、风沙危害严重等状况,国务院于2000年正式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旨在通过植被保护、植树种草、小流域及草地治理等措施,优化首都生态环境。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5省区市的75[阅读全文]
-
北京初步形成三大生态体系:城市绿景山区绿屏
[内容预览]
| 2010/11/28 11:58:21南海子公园成为南城崛起的生态地标,通州、延庆等地创建林水相依的滨水大型生态景观,京津风沙源治理在山区形成绿色屏障……市发改委负责人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初步形成城市绿色景观、平原绿色网络和山区绿色屏障三大生态体系,整个市域面貌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绿地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格局。 丰台区北宫森林公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过去这里垃圾遍地,由于盛产石板、石灰,当地被称为“大灰厂[阅读全文]
-
北京10年投33亿治理京津风沙源 效果很显著
[内容预览]
| 2010/11/27 12:02:54北京日报讯(记者董长青)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工作会获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展十年来,本市累计向该工程投资33亿元。从全市来看,截至2009年底,本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6.7%,城镇人均绿地达到49.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5平方米。2010年北京地区共遭受3次浮尘天气影响,少于近10年同期均值的4.9次,且从2007年以来没有出现过扬沙天气。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阅读全文]
-
北京冬季书市倡导“3510低碳出行”
[内容预览]
| 2010/11/27 9:04:50本报讯(记者卜昌伟)昨天,为期11天的2010北京冬季书市在地坛公园拉开帷幕。由于此次书市继续实行低价格路线,开幕首日就接待读者两万余人。与往届书市不同的是,本届书市倡导“3510低碳出行”。 由于昨天是第一天,许多读者为了淘到自己称心的书早早来到书市。许多社会书店、特色书店均以三至五折的低折扣出售,天津美术出版社的许多精美画册也以五到六折的价格出售。今年书市期间,北京团市委启动了“北京青年35[阅读全文]
-
北京:垃圾消纳不出户农民住上生态房
[内容预览]
| 2010/11/26 13:04:56取暖靠太阳,发电靠风,生活污水、厨卫垃圾不出户,处理后循环再利用。眼下,门头沟区正在王平镇韭园村建设16栋生态房,示范节能环保的新式农村住宅,并将在山区推广。据介绍,生态房不但能解决农村的耗能和污染问题,还能为农民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走进王平镇韭园村,山坡上果园旁,一栋白色别墅格外惹眼,它就是刚建成的生态样板房。可别小看这房子,它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采用了20多项节能技术。“不但建筑材料是[阅读全文]
-
水“家底”几何 明年元月摸底
[内容预览]
| 2010/11/21 20:11:44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水务普查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本市将首次摸清水“家底”。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水务普查工作动员大会上获悉,本市首次水务普查涉及“水领域”的2600多个指标,居民家庭用水将抽样入户调查。 ■水务普查·手段 采用遥感及模拟成像技术 据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务普查的对象是全市境内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利工程、供排水设施、水务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包括河流[阅读全文]
-
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提升
[内容预览]
| 2010/11/19 10:29:20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童克难 北京报道 记者日前在“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发展成就及‘十二五’发展展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骄人成绩。 据介绍,5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节水灌溉率达90%,农业用水比2005年下降了1.2亿立方米。 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北京市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工程,累计造林营林501万亩、实施水源和节[阅读全文]
-
北京成立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
[内容预览]
| 2010/11/18 8:27:32北京市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10日在延庆县人民法院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并举的 “双轨制”阶段。 据新华社报道,过去,环保案件只能由环保局以行政处罚手段处理,行政处罚无法强制执行,不能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在量刑尺度上也缺乏法律依据,很难从根本上制止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借鉴我国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北京市高级法院决定在延庆县法院设立全市首家环保审判庭。环境保[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