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消纳不出户农民住上生态房
取暖靠太阳,发电靠风,生活污水、厨卫垃圾不出户,处理后循环再利用。眼下,门头沟区正在王平镇韭园村建设16栋生态房,示范节能环保的新式农村住宅,并将在山区推广。据介绍,生态房不但能解决农村的耗能和污染问题,还能为农民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走进王平镇韭园村,山坡上果园旁,一栋白色别墅格外惹眼,它就是刚建成的生态样板房。可别小看这房子,它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采用了20多项节能技术。“不但建筑材料是环保的,将来住进去,用电、用水、供热等都能自给自足,生活垃圾也能循环利用。”生态房的设计者、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负责人张文波介绍。
推开篱笆门,房前空地上三个井盖抢先入眼。“整个院子下面是空的,高科技都埋在地下了。”张文波介绍。第一个井盖下是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汇集到这里,经过处理,回灌到院中湿地。湿地里种的是特意挑选的净化污水植物,净化后的水重新收集起来,家庭就可以使用了。第二个井盖下是雨水收集设备,处理过的雨水也是生活水源。第三个井盖下是垃圾消纳井,厨房里的菜叶、剩饭,包括厕所垃圾,通过室内专用管道全部进入地下,经过物理处理后,变成土壤和肥料,回到菜地里。
菜地就在阳光温室里。生态房建筑面积160平方米,由60平方米的阳光温室和100平方米的居室组成。阳光温室分层立体种植,一年可产蔬菜1000公斤,足够自家吃,吃不完还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零花钱。
阳光温室可不光是为了吃菜,它还是整个房子的绿肺。“在温室和居室之间,有一套空气净化循环系统。室外空气进入温室后,经过植物净化过滤,再到室内,都是最清新最湿润的。”张文波介绍。
穿过温室进入客厅,张文波拿出温度计一量,18摄氏度。既没有暖气,也没人居住,房间温度怎么这么高?原来,这房子竟然是草盖的。“没错,就是晒干了的枯草,什么草都行。经过防腐、防虫、防燃处理后,填充到墙体中间。”张文波说,草做的墙,比石头墙和混凝土墙保温效果都好,而且它是会呼吸的。室外空气经过草墙净化过滤,缓慢进入室内,即使不开窗,屋里也不会觉得憋闷。“房子所有窗户都是密闭的,只用来采光。”为保证保温效果,每隔10年左右,就要打开墙体表面的木板层,更换中间的草。
后院地下,是更复杂的太阳能存储设备。夏天把太阳能收集起来,冬天使用。“通过太阳能把水烧热,热水流到地板下的管道里,整个房间全热了。多余的热水还可以洗澡,洗衣服。”张文波说。一套太阳能储存设备至少可供5套房子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地下全是机关,房顶也是高科技。这几天,技术人员正准备在房顶装风力发电设备,保证电力供应。
“咱老百姓住上这样的房子,不但电费、水费、供暖费全省了,连吃菜钱都省了。住得还舒服、健康。”张文波说,生态房还在建设中,韭园村和周边村民,就开始仿照生态房改建自家房屋了。
“现在建好4栋,接下来还要选择不同的节能材料,再建12栋。同时,我们还会用传统材料建8栋对比试验房,通过居住试验,收集各种节能数据,让农民看着数据选想要的房子。”张文波说。据了解,生态房在山区推广后,估计每平方米价格在1500元左右。
立体种植的阳光温室,灌溉用水靠收集雨水和处理后的污水,植物废弃物用来堆肥还田。
本报记者 于丽爽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