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重点企业积极参与环保创模
[内容预览]
| 2010/1/21 18:14:43湖北省武汉市4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相继出台“环境友好环保行动计划”,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尾端治理等环节,严格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武汉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环保局局长张培增指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个生产发达、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必然要拥有众多的“绿色企业”。 为此,武汉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工业企业[阅读全文]
-
武汉262亿元打造生态新城 建湿地公园网步行交通
[内容预览]
| 2009/12/12 22:00:36湖北日报消息(记者涂亚卓)生态城究竟啥模样?除了青山绿水的宜人环境,自行车、步行路网居多;湿地公园、“花果山”式的绿化隔离带中,深藏着风能试验中心;一幢幢外表朴素的农民新居,个个都配有新能源、新技术。 昨从花山生态新城建设现场办公会传出消息,未来3年,262亿元巨资将砸进武汉市东南角的花山镇及周边60平[阅读全文]
-
湖北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快半拍”
[内容预览]
| 2009/12/3 11:49:37“快半拍”是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对气象部门的评价。气象部门掌握气候变化科学事实、把握气候变化脉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认知早 气候变化建言受重视 早在2006年,湖北省气象局就启动了气候变化对湖北影响的分析和研究。2008年获得的研究成果,从专业的角度,在大量观测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出了气候变化对湖北的影响的主要结论。 2008年7月,湖北省气象局党组在讨论如何“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全文]
-
武汉年内重拳推行“节能问责制”
[内容预览]
| 2009/11/26 11:26:52规定每年完成4%的节能减排任务,如果完不成,这个单位的最高行政长官轻则向市民道歉,重则要被免职。昨日,在武汉市节能形势分析会上,武汉市发改委透露,该市正在制定《违反节能管理规定 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年内就将出台并推行,以此鞭策各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视。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武汉市要完成20%的节能减排任务,从前四年的情况看,基本可完成18[阅读全文]
-
推进“人水和谐”的探索实践
[内容预览]
| 2009/11/22 20:15:19所谓“人水和谐”,是指人类的生存、健康、经济发展与科学、合理、计划利用水资源和谐统一,协调一致。 2003年以来,荆州市确立了人水和谐的新理念和新目标,治水思路和开发模式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人水和谐建设的探索实践,为破解制约荆州发展的水问题找到了一把钥匙,也为变水资源优势为经济、环境和文化优势提供了新的路径。 打赢“三场硬仗”,破解发展难题 几年来,荆州市以血防灭螺、减排治污、修堤防[阅读全文]
-
湖北神农架:为金丝猴准备充足的越冬食物
[内容预览]
| 2009/11/22 13:26:3111月20日,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大龙潭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给金丝猴喂食云雾草和花生。 位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大龙潭研究基地,在大雪降临前准备了2万公斤华山松果和充足的胡萝卜、柑子、苹果、花生等食物,在金丝猴分布区投放,帮助金丝猴越过漫长的冬季。新华社发(易伟摄)&nbs[阅读全文]
-
武汉城市圈5000余亿打造中国首个生态城市群
[内容预览]
| 2009/11/17 9:15:32作为“两型社会”试点区的武汉城市圈,将全力打造全国首个生态城市群。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1+8”城市圈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拟投入5000余亿元实施459个环保项目。 该生态规划对整个武汉城市圈进行了生态功能划分,设立了三条分级控制线——红线是严格保护区,黄线是控制性保护利用区,绿线是引导开发建设区。 城市圈内实施8大统筹,包括统筹生态环境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统筹城市圈投融资体制;统筹环[阅读全文]
-
“水乡”荆州走出“人水和谐”新路径
[内容预览]
| 2009/11/10 10:45:32新华社记者冯诚、刘紫凌、黎昌政 滔滔长江水,苍苍云梦泽。襟江带湖的荆州市,素有“水袋子”“虫窝子”之称,长期遭受洪水、血吸虫“两害”肆虐。近年来水乡人大做“水文章”,努力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搞活水经济。 “楚江鳞鳞绿如酿,衔尾江边系玉舫。”“江村水落平[阅读全文]
-
碧水清波映江城
[内容预览]
| 2009/11/9 14:02:1810月下旬,正值仲秋时节,天高气爽,记者一行驱车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河湖水网之间,所到之处,水面清波荡漾,碧浪千层,鸥鸟翔集,城市倒映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连绵不绝、形态各异的水乡美景图。 华中重镇武汉,滨江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被誉为“江城”和“百湖之市”。随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的推进,该市致力于挖掘和彰显城市滨江滨湖特色,立法为水生态修复“保驾护航”,引源头活水让湖泊绽放新颜,连通江湖[阅读全文]
-
中国湖泊大省——湖北调整产业结构以减少污染
[内容预览]
| 2009/11/8 10:23:24新华网武汉11月5日电(记者刘佳婧 魏梦佳 赵颖)渔民老邓今天收获不错,几十条鳙鱼、草鱼,还有七八条桂鱼。老邓是武汉市梁子湖南北咀渔场的专业渔民,夫妇俩年收入近4万元。而在10多年前,梁子湖却是无鱼可打,老邓一家一度家境窘迫。梁子湖是湖北第二大淡水湖,面积42万亩。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从事湖泊渔业生产的人骤然增加。武汉梁子湖也因此被个体户和企业分割,湖面围栏密布,围栏中草鱼[阅读全文]
-
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内容预览]
| 2009/11/6 23:47:27新华网武汉11月5日电(记者沈翀、魏梦佳)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太湖近年来污染不断加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博士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称,随着太湖水质下降,这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明显。 杨桂山博士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平均每十年下降一个级别,到本世纪,太湖水体总体已由二类以上水质降为五类水质,局部甚至为劣五类。 与此同时,湖[阅读全文]
-
湖北现存湖泊面积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
[内容预览]
| 2009/11/6 11:43:44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梅军)记者从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了解到,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全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我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全国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共有2943个,总面积达8.45万平方公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湖泊湿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近5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植[阅读全文]
-
中国湖泊大省调整产业结构以减少污染
[内容预览]
| 2009/11/6 10:20:52新华网武汉11月5日电(记者刘佳婧 魏梦佳 赵颖)渔民老邓今天收获不错,几十条鳙鱼、草鱼,还有七八条桂鱼。 老邓是武汉市梁子湖南北咀渔场的专业渔民,夫妇俩年收入近4万元。而在10多年前,梁子湖却是无鱼可打,老邓一家一度家境窘迫。 梁子湖是湖北第二大淡水湖,面[阅读全文]
-
丹江口:一个贫困县的十年绿色征程
[内容预览]
| 2009/11/5 16:55:35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张辛欣、刘羊旸)走进丹江口水库深处,水天相连,群山苍翠,犹如一幅秀丽的画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丹江口在生态建设、保证水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中,坚定地走出了十年的绿色征程。 “生态立市”,打造绿色水都 &nbs[阅读全文]
-
武汉市计划投资150余亿元构建我国水网建设示范工程
[内容预览]
| 2009/11/3 9:57:21新华网武汉11月2日电(记者廖君、皮曙初)此间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武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有着“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市将投资158.78亿元,构建一座面积达436平方公里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成为全国水网建设的范本工程。 近年来,通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清水入湖”截污工程、开展湖泊清淤等工作,东湖的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水质开始出现好转,部分严重污染湖汊黑臭程度减轻。但大东[阅读全文]
-
首个水生态修复试点通过验收
[内容预览]
| 2009/11/3 9:19:43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李慧日前从水利部获悉,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已顺利通过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进行的验收。这是全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首个通过验收的试点城市。 据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介绍,从2005到2008年,水利部先后确定了江苏无锡市、湖北省武汉市、广西桂林市、山东莱州市、浙江丽水市、辽宁新宾县、湖南凤凰县、吉林松原市、河北省邢台市、陕西西安市10个城市作为全国水[阅读全文]
-
房子之间建绿色起搏器 武汉大学生描绘未来城市
[内容预览]
| 2009/10/17 8:37:56本报讯(记者杨捷通讯员李奇彬闵雷)昨日,“德中同行”文化交流活动走到第四座城市~~~武汉,掀起高潮。华中科技大、武大和武汉理工大三所大学的学子参与“德中同行城市愿景大学生竞赛”,诞生—批富有创意的城市概念设计,犹如在“时间与城市的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将使武汉反应得更精彩~~~汉口北湖片区是80年代武汉城市外扩时期的作品,如今衰落。大学生为这个地区的改造构想是建设“城市绿色起搏器”~~~拆掉少部分建[阅读全文]
-
湖北长阳投入7400万用于清江“治污”
[内容预览]
| 2009/10/14 7:58:11中新网宜昌10月13日电(刘良伟杜强)今年上半年,位于清江中下游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面提速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污水处理管网项目建设,总投资达7400多万元。目前,一期污水处理工程和主次管网敷设已完成80%工程量,年底竣工投产,主要承担城区及周边集镇6.2万人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3万吨。这标志该县将彻底告别城区污水直排历史。据了解,清江发源于利川与重庆交界之齐岳山,沿途流[阅读全文]
-
武汉第一台垃圾焚烧发电机安装完成 年底启用
[内容预览]
| 2009/10/13 8:52:52荆楚网消息 9日,武汉市第一台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在江夏长山口垃圾焚烧发电厂安装完成。此举意味着,该市生活垃圾处理即将由“填埋时代”向“发电时代”转变。江夏长山口垃圾焚烧项目负责人表示,12月,首台发电机组开始试运行,日处理垃圾500吨,年发电量将达到6500万千瓦时。记者现场看到,焚烧炉、控制中心等相关工程主体机构均已基本完成。该市城管局环卫设施建管处副处长明万平称,江夏长山口项目从去年底开工,目前[阅读全文]
-
中英在武汉建“绿色建筑”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09/9/24 9:02:30中新社武汉九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徐金波)记者二十三日从正在此间召开的中英可持续发展城市计划会上获悉,今明两年,中英两国将在江城武汉通过自然通风、雨水回收、生物质能、光电板等手段,共同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就此成为中英两国该项计划在中国实施的第一个城市。据出席会议的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洪婷娜女士介绍,中英两国间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计划诞生于二00八年,建立在两国日益紧密的经贸[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