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湖北 >> 正文

碧水清波映江城

——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纪实
Eedu.org.cn 作者:陈松平 王赤兵 …    资讯来源:水信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9

  10月下旬,正值仲秋时节,天高气爽,记者一行驱车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河湖水网之间,所到之处,水面清波荡漾,碧浪千层,鸥鸟翔集,城市倒映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连绵不绝、形态各异的水乡美景图。

  华中重镇武汉,滨江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被誉为“江城”和“百湖之市”。随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的推进,该市致力于挖掘和彰显城市滨江滨湖特色,立法为水生态修复“保驾护航”,引源头活水让湖泊绽放新颜,连通江湖恢复生态湿地网,重构魅力江南水乡。

  近日,作为全国10个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之一,武汉率先通过国家验收。

  规划立法,制度“保驾护航”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武汉交融,携手孕育着这座文明古城,而星罗棋布的160多个大小湖泊,如明珠般镶嵌于三镇,更令武汉得水独优。

  然而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武汉市的水生态系统出现了水体污染严重、湖泊萎缩、水系连通性差等问题。曾经“优”于水的武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忧”于水的尴尬。

  面对严峻的形势,武汉市决定主动开展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从而逐步实现水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是一切事业开展的“龙头”。2003年起,武汉市政府集中规划、水利、环保、市政等设计单位及多所大专院校共同编制了《武汉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规划突出武汉滨江、滨湖生态特色,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体现“三镇鼎立、拥江抱湖”的现代化城市格局,从而将武汉建设成为“山川秀美、湖泊清澈、绿色掩映、城廓井然”的人水和谐的生态城市。

  水利部专家给予该规划高度评价,规划成为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

  此前,武汉立法保护湖泊的“利剑”也已出鞘。2002年2月,我国第一部对湖泊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其核心内容就是保护湖泊水面不受侵占,水体不受侵害,并明确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湖泊的保护、监督和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的湖泊保护管理体制在武汉正式形成。

   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姜铁兵说:“武汉市是全国首个为湖泊保护专项立法的城市,武汉的湖泊保护与管理自此翻开新的篇章,从无序走向有序。”

  此后,武汉相继制定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武汉市湖泊执法巡查制度》等,对破坏湖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005年,武汉制定了《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决定对城区湖泊的水域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划定了蓝、绿、灰湖泊保护“三线”,并对湖泊勘界立桩,进行GPS卫星定位。

  地方性法规与规划的出台,三条“保护线”的圈定,使武汉市的湖泊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力地遏制了非法填湖、非法排污等伤害湖泊的行为。

  2005年10月,水利部正式批复武汉市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首批试点城市。姜铁兵说,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提升城市品味,丰富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内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清水入湖,引来源头活水  

  自去年夏天以来,来月湖晨练休闲的武汉市民逐渐多了起来。常年在湖边晨练的方爹爹告诉记者,以前月湖边臭气熏天,没人来锻炼,从去年开始,湖水就变得清澈多了,臭味也没了。

  方爹爹看到的变化,源自于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引江济湖”项目。2008年6月,8万立方米月湖水被抽进汉江。7月底,工作人员开启江边的入湖管道,80万立方米汉江水奔腾汇入湖中,月湖在汉江水的置换下焕发新颜。

  武汉市汉阳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一年换一次水,再辅以生态修复手段,不出几年,月湖有望达到饮用水源标准。

  月湖的变化只是武汉市改善湖泊水环境的一个缩影。武汉市获批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首批试点城市后,将水生态修复的重点放在湖泊,其目标为:城中湖水质好转,主要乡镇周边湖泊水质恢复,农村地区湖泊水质维持;部分湖泊要水下有森林(恢复水生态系统),湖水长“睫毛”(水边有绿化),湖水“走亲戚”(江湖连通、水体交换)。

  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市保护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又一项重大行动——“清水入湖”正在实施。

  近几年,武汉市对中心城区的40个湖泊实施了连续治理和保护,规范整治排污口,清水入湖、一湖一景、湖泊水质提档升级等工程相继启动,通过“清水入湖”,改善湖泊水质,让水逐渐变清。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区26个湖泊的全面截污,计划年内可完成剩余14个湖泊、118个排污口的截污工作。

  同时,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湖泊清淤、生态修复、湖泊周边环境整治等也在紧张实施中。紫阳湖、西北湖、月湖、四美塘已基本完成水体修复和引水等工作。全面实现清水入湖指日可待。

  水网连通,重构魅力水乡  

  “六湖连通后,一桨摇遍汉阳水乡将不是梦想。”负责建设汉阳六湖连通工程的武汉碧水科技公司负责人说,六湖连通二期工程连通后官湖与北太子湖后,汉阳将形成一橹摇六湖、舟楫往来的江南水乡景象。

  在汉阳六湖连通工程第一步——琴断口闸改造处,巨大的变化让记者大吃一惊。记得几年前开工时,这里杂草丛生,树乱枝横。如今,河中淤泥疏浚了,岸边杂草清理了,游船荡漾河上,垂钓者在阳光下自得其乐,连泵站也变成一道颇具古典风采的景点,琴断小河生态园初步形成。

  自2005年1月动工至今,汉阳六湖连通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通过琴断口闸改造、琴断小河及龙口渠疏浚等,已经形成龙阳湖、三角湖、墨水湖、南太子湖之间的动态水网,初步实现引江入湖、江湖连通。二期工程与武汉新区建设同步,通过开挖明珠河,新建改建河港闸坝及沟渠清淤等,在四湖连通的基础上再连通后官湖与北太子湖,以实现水生态、水文化和景观、旅游的和谐统一。

  就在汉阳地区六湖连通工程“收官”之际,武汉市又拿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

  2008年4月,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第三届中博会上提出,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今年5月4日,《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总体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

  姜铁兵介绍,大东湖生态水网是以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为中心,以东沙湖水系、北湖水系的江、湖、港、渠组成庞大水网,将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等6个主要湖泊连通。

  “编织”大东湖生态水网将分两步走:用5年时间,完成大东湖周边截污、水网构建,建成东湖周边七大观赏区;后期,致力于各湖泊水质的修复、提升,使大东湖水系成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再现自然生态天堂。

  今年7月初,东湖、沙湖连通工程和沙湖大桥开工,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正式启动。

  姜铁兵表示,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重大项目,大东湖生态水网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城中湿地公园,让这个地区百万人民受益,对武汉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城市,意义深远而重大。

  随着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推进,武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将在更大范围展开。根据《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全市境内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港渠等地表水域均纳入保护修复范围。以长江、汉水为主轴心和纽带,众多的湖泊河流水网相连通,拥有多个中心城区湿地公园和外围湿地自然保护区,8000多平方公里的武汉市,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湿地保护网络,整个城市将成为“湿地之城”,再现水网纵横连通的水乡美景。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