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未来将逐步扩大污染物控制范围
先导技术应获支持
冯波认为,环保行业是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产业,适用的技术是环保产业的核心。他说,我国发展环保技术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采取“五年规划”的制度来布局环保技术的发展,不适合技术研发周期长的特点,尤其是先导技术。第二是环保行业技术储备不足,治污技术滞后于治污标准,导致标准被架空的现实。
“我国往往是制定了标准之后才发展技术,所以很多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环保标准。新排放标准没有技术支持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法顺利实施。”他说。
要解决技术问题,冯波认为应加强先导技术的投资。先导技术是根据未来国家环保目标的要求,预先研发的远高于现行排放标准要求的治污技术。这种技术研究的研究阶段是公益性的,应得到国家的指导和支持,研究工作要向企业开放。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赵鹏高也认为,技术确是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比如目前来看,土壤修复的市场机遇很大,但是技术还没有跟上市场节奏。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外的技术依然会是国内技术跟随的目标。
细分产业潜力巨大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染治理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不少领域的需求达到千亿级别:如脱硫脱销单项工程投资约为1330亿元,尤其是脱硝需求;城镇污水处理约为4300亿元;垃圾处理约为2636亿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修复工程投资约为399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项目1385亿元;农村环保惠民工程约为739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将刺激环境保护设备业、治污服务业等产业长足发展。
另外,王金南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农村环保工程方面的规划力度。
在王世汶看来,今后环保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延缓、阻止环境污染恶化的预防型,二是在污染和破坏已经造成之后,针对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型企业。他认为,污染治理型产业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顶峰,而资源循环和预防型的环境企业则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事环境修复类的企业会成为一支主要的产业力量。
赵鹏高认为,环保产业的潜力非常巨大,尤其在污染治理方面。他说,“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厂的数量较“十一五”期间均要翻番,目前我国仍有435个县城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1000个主要县城没有垃圾处理厂。
而在冯波看来,在目前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应突出重点,合理界定环保产业的范围,重视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淡化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行业,同时引导环保治污服务业发展。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