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中国“旗舰物种”多数濒危 熊猫亚洲象数量回升

Eedu.org.cn 作者:余志辉    资讯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7

中国“旗舰物种”多数濒危 熊猫亚洲象数量回升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WWF”)发布了题为《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从生态足迹、水足迹和地球生命力指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调查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消费水平随着城镇化和收入的提高而迅速拔高,而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则远低于人均消费水平,进而造成我国的生态超载情况持续加重,“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该报告是由WWF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合作完成的,是继2008年、2010年后的第三次发布。报告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消费水平已经超越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效率增益,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是造成土地、森林、海洋、大气不堪重负的主要原因。

  发达地区“生态赤字”堪忧

  该报告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与全球大部分国家一样,消耗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开始超过其再生能力,出现生态赤字。2008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是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的近2.5倍。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是通过严重透支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来维持的。截至2009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海南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各地区的“生态赤字”状况也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重庆、江苏、辽宁居于“赤字”状况最严重的前八位。

  据该报告分析,在这一统计时间段内,中国的人口数量在全球所占比重基本维持稳定。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维系“世界工厂”运转所需要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一方面大规模的城镇化和收入的提高,刺激了中国人的消费需求。两者叠加,造成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暴增的事实。

  在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中,生物质足迹相对保持稳定,而碳足迹增长显著。1961年碳足迹占生态足迹的10%,该比重1998年为35%,2003年为41%,2008年为54%。具体到各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其碳足迹的占比越高。

  农业带来的水污染最重

  在生态水足迹方面,该报告指出,中国的农业用水仍居首位,而其造成的水污染也占压倒性的多数。说明农业生产仍是中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此外,报告还指出,中国的华北、华中等黄河、长江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最为严重。而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的趋势正由北向南发展。

  熊猫与亚洲象数量回升

  在地球生命力指数方面,该报告通过调查我国多个生态系统中“旗舰物种”的生存状况,分析这些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在东北虎、大熊猫、亚洲象、海南长臂猿、野生双峰驼、白鳍豚、扬子鳄、朱鹮、麋鹿、青海湖裸鲤、麝、新疆北鲵等各自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当中,除朱鹮和麋鹿外,其余物种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都出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些重点物种虽然得到了保护,但除了大熊猫、亚洲象的数量缓慢回升外,其余物种的生存状态并未好转。

  [名词解释] 生态足迹

  人类的每项活动都利用着生物生产性土地 (包括用于渔业生产的水域)。生态足迹就是人类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无论它们的位置在哪。

  生态足迹的组成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碳足迹(即吸收碳排放所需要的地)。

  解决之道

  消费模式亟待转变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议:

  转变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提供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支撑,增进可持续发展动力。

  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自然资源,在增加生物承载力,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为自然留下空间。

  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绿色投融资,利用资金杠杆支持自然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绿色发展转型提供必要条件。

  加强机制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