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别把循环经济当幌子

Eedu.org.cn 作者:姚伊乐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6
  贵屿问题的形成非止一日,其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自本世纪初贵屿引起世人关注至今已经近10年,自被确立为循环经济试点至今已近4年,但循环经济进展依然缓慢,生产过程污染程度依然严重;当地仍然有不少企业对媒体记者“高度警惕”,“国内废旧五金电器拆解中心”(2004年1月广东省环保局批准设立)和“信息产业部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示范工程项目”(2004年11月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建设)至今尚不能接受记者参观……

  今年初,一则由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拍摄的“美国电子垃圾流入中国广东小镇贵屿”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热议,这个60分钟的特别节目对电子垃圾产业从源头到终点站贵屿进行了跟踪拍摄,再次暴露出贵屿这个“洋垃圾”集散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贵屿镇政府对外发布了关于当地电子电器废旧回收利用产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文章认为,贵屿镇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回收、拆解、加工、利用已发展成一大循环经济产业,呈现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拆解十分精细;形成较为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再利用率高;本地资源化、产品化不断提高;从货源收购到产品销售形成较为稳固的网络。

  然而,从中央电视台记者调查到的情况来看,却看不到这个难题在贵屿解决了,贵屿镇津津乐道的“循环经济产业”似乎仍是空中楼阁,所谓的“从货源收购到产品销售”的稳固网络究竟又是怎样的网络?

  实际上,在不造成新的污染的情况下,电子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再利用费用极高,电子垃圾处理厂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在五六年内都很难赢利。同时,回收处理电子垃圾的各个阶段,难以避免地要产生多种有毒重金属和持久有机污染物,且极易释放到工厂环境以及周边土壤和水道的风险。因此,至今,电子垃圾处理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难题。世界116个国家于1989年共同缔结的《巴塞尔公约》已于1995年5月5日生效,其中明确规定,各国所产生的有害垃圾应该在各国境内处理,严禁向其他国家输送;欧盟的相关法律规定,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必须负责电子垃圾的回收或承担电子垃圾回收的费用。

  贵屿现状离我们期待的循环经济还很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