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面对气候变化 最不应该的就是推卸责任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7
 

  根据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日程表,到12月18日下午,这次关系地球人未来的一场世纪大会就将闭幕了,最后能否达成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认可的协议,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敢给出结论来。

  从12月7日会议开幕时起,发达国家明里暗里地为中国套上了个“中国责任”的帽子,意在通过舆论压力,逼迫中国就范西方发达国家勾画的所谓“丹麦文本”。而“中国责任”另一个层面的解读就是,知道中国人好面子,追求“大国之梦”多年,大国必有大国之责任,尤其是在碳排放问题上,中国这个“大国”就更应该付出更多的代价了,似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逻辑里就应该这样。

  只是,他们一直忽略了中国一直以来倡导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观点了。既然是探讨气候变化的大会,就不得回溯到1992年,由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公约,而该公约的核心内容正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无论此次气候大会谈判如何复杂,但最简单的一条是不可否认的——地球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本次会议上,上百个国家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能够坐到一起就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谈判前提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地球毁灭。

  本次气候大会,说到底是全人类讨论在地球村遭遇危机时,各家村民如何做到“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以共克时艰”。但令人遗憾的是,发达国家仍然抱着“中国责任”观点,企图逃避自己的历史责任,能少出力就少出力,能少拿钱就少拿钱。

  地球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道理简单,即便发展中国家能够百分百地倾囊所有,最终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是每一个地球人,电影《2012年》所展示的场景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视觉预言,看看曾经美国的上空漂浮着中国阿拉善沙漠的沙粒就知道,一旦气候变化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的。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是追求眼前利益,为了维持自己国民的生活标准,而不顾牺牲发展中国国家的各种理由,却看不到最终的苦果还是要自己来承受。

  风物宜长放眼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讨论到底谁的责任更大并无实际意义,所有与会各方都应该承担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让步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为人类的长远发展展现各自务实的姿态来。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