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逝者 低碳过清明
清明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节日。所谓慎终,就是思考人生的终极目的;所谓追远,就是缅怀我们的先祖和来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次集中醒觉,许多人在这个时刻活在历史和那些往昔时光的深处。
正如一切节日都充满了仪式一样,清明节也是一次仪式的盛典。古往今来,清明节的仪式也发生过很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祭奠那些已逝者是核心内涵,扫墓则是主要仪式。在以前,人们不惧舟车劳顿,不远万里返回家乡,为的是能够置身祭奠的现场,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在今天倡导“低碳”生活的时代,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了以鲜花、踏青等表达哀思之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祭奠仪式的网络化。今年清明,网络祭奠成了许多人悼念已故亲朋的选择,这使清明仪式焕发出新的气息。人们在网上开设网上灵堂、网络墓碑、虚拟香火;在网上献花留言、燃烛许愿、叠千纸鹤,等等。连著名的八宝山也顺应时代的变化,设置网上灵堂,方便人们的祭奠。这个变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意义,值得我们全面肯定。
首先,它非常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我们面临着全球气候暖化的严重威胁,低碳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如果我们在网上寄托我们的哀思,可以大量地降低我们的能源消耗,可以大量减少因为烟火、纸钱之类的焚烧产生的污染,更可以降低发生山火的可能;可以大量减缓出行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显著地节省人们返程回乡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祭奠仪式的网络化,更符合慎终追远的精神性原则。事实上,清明节是心灵的节日,只有心到、心在,才具有实质的意义。一切仪式的流弊都是容易空疏化,缺少了心灵的投入,精神因此缺位。而网上祭奠,因为仪式的简化,必须要求精神的贯注,如果精神不到,则这样的祭奠完全没有意义。因此,网络祭奠更重新复活了祭奠仪式的精神性。
第三,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一切风俗都会依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祭奠仪式的网络化是极为重要的一次移风易俗,它势必进一步改变人们的丧葬观念、缅怀形式,让逝者安心,让生者宽心,并带动人们审视和改进我们的风俗。我们呼吁更多的人要善用互联网提供的方便,重视网络祭奠的真实寄托,从内心深处改变我们过清明节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认同清明节祭奠仪式的最新潮流。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