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地下水还容我们透支多少
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南北分配不均匀。而华北平原作为我国春小麦主要种植地,每年三月份更是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由于一系列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华北地区的春旱相对其他地区较为严重。在面临着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时,一种看似能解决这种矛盾的方式——抽取地下水灌溉逐渐的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
如今的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正急剧下降,对地下水的掠夺性超采,已经使华北出现了生态恶化的问题,并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漏斗形成、含水层疏干、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架在“华北大漏斗”上的白洋淀也时时面临干淀的威胁,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正慢慢的在华北地区形成。鲜活的数字表明我们已经透支了巨量的地下水,地下水还能让我们透支多少?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然而如此严峻的形势并未得到当地居民的重视,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要有水喝就不算缺水。机井越打越深,干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虽然“南水北调”工程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现状,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还得从人为因素下手。毕竟华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情况是人为无法改变的。就当地居民本身来说,他们缺乏对地下水开采的正确认识,今年、明天有水喝就是不缺水,今年、明年还有地下水灌溉就是不缺水。在这种错误意识的指导下地下水开采越来越深。地下水也有枯竭的时候,更何况现今全球气候越发不正常,过度、过早的开采地下水只会让我们在面临大的旱情时束手无策。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将之而来。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节约用水,更要在获取水资源的途径中节约水资源。端正对地下水的认识,适度的开采地下水。
就其它人为因素来说,对地下水影响较大的是开矿。这个问题在华北地区似乎表现得更为特别和突出。华北地区地形比较低,其西部是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最多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大量的地下水被开采出来。由于黄土高原地势远远高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势必会影响到高原地下水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补给量越来越小,地下水位也会随之降低。加上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较少。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其地表黄土结构的特殊性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使的地下水难以下渗,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从而也影响到了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在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时,开采煤炭时排放的煤水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对煤水排放的监管,通过对煤水的加工再利用来改变现阶段煤水随意排放的问题。要更加注重地表植被恢复工作,增加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水渗透的能力,为地球注入更多的“血液”。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原有的自然条件,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当有所改变。地下水可以说就是地球的“血液”,如同人一样,每一次的抽血你将会花费很多的营养来补偿。地球的“血液”也是如此,过度的“抽取”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补偿,有时候甚至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论是在华北地区还是在其它地区,我们都不要过度的透支未来的资源,因为偿还的代价你我都承受不起。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