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中国气象局专家解读长江中下游罕见旱情

Eedu.org.cn 作者:张改萍 赖敏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5

  连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成为了大家较为关注的热点,湖北、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地均出现了不成程度的旱象,对人畜饮水、农业、渔业生产等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失。就此次干旱成因、抗旱对策以及未来的天气走势,新华网和中国气象报记者联合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

  极端气候事件再现:平均降水量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

  记者:连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成为了大家较为关注的热点,湖北、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地均出现了不成程度的旱象。请问这次干旱是否为极端气候事件?现在干旱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周兵:在通常的印象中,长江中下游夏季一般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从5月5号开始至7月中旬,华南、江南、长江流域连续出现了15次的暴雨过程,而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正忙着应对这些接踵而至的暴雨强降水。但今年从一月份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并出现了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可以说是一个极端气候事件。另外,一般在汛期后期出现的干旱叫做伏旱,但今年长江中下游在梅雨季节来临前就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旱情,在历史上比较少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旱情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

  据我们最新的气候监测显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

  记者:降水持续偏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周兵: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

  其次是农业、渔业生产遭受损失。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提供的资料表明,截至5月18日,湖北省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他16个市州、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703.6万亩,其中在田作物受旱841万亩(重旱110.6万亩)、水田缺水760.2万亩、旱地缺墒96.4万亩。江西省农作物受旱面积73.6万亩,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滨湖地区,其中,水田缺水面积53.7万亩,旱地缺墒面积19.3万亩。

  另外,部分地区饮水也出现了困难。截至5月18日,湖北仍有50.2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湖南省有58 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浙江省大型水库需水量基本是正常蓄水总量的69.9%,宁波市30座大中型水库水位继续降低,只有控制水位的47.6%。

  记者:5月21日开始,江南、华南等地出现了较大范围降雨,具体雨情如何?是否一定程度缓解了旱情?

  周兵:5月21日至23日早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降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30毫米~50毫米,湖北东南部和江西西北部有60毫米~90毫米。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已基本结束。这次降雨对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墒情有利,对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有积极作用,但库湖蓄水增加不明显。

  据最新干旱监测显示,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未来旱情是否要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并做好气候监测、预测和服务工作。

  季风系统异常是主因:大气环流异常 水汽不足 冷空气强大

  记者:此次干旱产生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周兵:国家气候中心十分重视长江中下游干旱事件的社会影响和成因机理。我国长江流域是东亚季风活动的显著区域,年际降水变率大。通过初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成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我国东部的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显著。目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气候平均偏北、偏强,西脊点偏西。在对流层中低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因此,有利于无降水天气出现,长时间降水偏少,从而形成旱情。与今年不同的是,往年江南一带在春季由于副热带环流系统的影响,会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春季连阴雨,当然就不利于该地区干旱的出现。

  二是水汽输送条件不足,水汽通道未能有效建立。我国是个季风显著的国家,在春夏季节转换期间,随着热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影响我国的水汽通常有三个通道,也就是索马里越赤道西南气流、孟加拉湾以南越赤道西南气流和来自南海及其以东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南侧转向的西南气流,但目前三个通道的水汽输送总体偏弱。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对长江中下游干旱区对流层整层水汽收支的分析诊断,该地区在5月份有很大的水汽流失,因此缺乏降水的物质条件。水汽条件不足,无法形成有效降水。

  三是今年以来冷空气活动显著,且势力强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形成冷暖交汇的局面。今年我国阶段性冷空气异常活跃,不断有自北向东、向南的冷空气侵袭。国家气候中心的冷空气监测结果表明,今年1-4月份影响我国东部的冷空气均为全国型,其势力强大,不利于热带系统的向北推进,所以没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有效降水。

  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还会进行更加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评估。

  记者:面对较为严峻的旱情,气象部门开展了哪些及时有效的工作?

  周兵:中国气象局密切做好各项干旱监测预测服务业务,制作各种决策服务材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我们加大了与农业部门的天气会商,联手为应对干旱,帮助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指导。

  此外,各级气象部门抓住21日起的降雨过程这一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增雨作业。据统计,5月21日08时至23日08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共开展人影地面作业334次,发射炮弹3422发,火箭弹854枚。其中湖北省实施了高密度、大范围的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252次,发射火箭弹584枚,炮弹3352发,同时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很好的增雨效果。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工增雨雪作业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它必须要有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气条件,否则是无法作业的。
警惕:长江防洪形势绝非“高枕无忧”

  记者:目前干旱占主导,各部门都在全力应对,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长江防洪形势就不那么严峻了?

  周兵:从气候意义上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是6月中旬入梅,在梅雨期里会表现出多次暴雨过程,带来大量的雨水。目前才5月下旬,离气候意义上的入梅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这段时间里表现出了旱的迹象,但梅汛期年际变率大,因此,在全力投入抗旱的同时,对长江流域的防汛不能麻痹大意。未来长江的防汛抗旱形势可能同时表现出旱和涝两个方面,长江流域的伏旱和高温热浪也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必须密切关注环流形势的变化和转型,一旦其变成稳定的有利于降水或梅汛期形势的环流系统,降水就可能迅速增多。

  我们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发现,历史上我国的其他地区曾经出现过旱涝急转或逆转的局面。所以一方面我们会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另一方面防洪形势也不容低估,要给予密切关注。

  未来:晴热唱“主角”难以摆脱“干渴”

  记者:未来几天的天气形势如何?对旱情有何影响?

  周兵: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我国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仍较少,沿江一带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日最高气温在32℃~36℃之间,高温少雨可能导致旱情持续和发展。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您对旱区农业生产有什么建议?

  周兵: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市要继续做好抗旱的准备工作,要开源节流,计划用水,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江淮、江汉一季稻区要继续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确保一季稻适时移栽。

  另外,由于西南及华南地区雨水相对较多,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防御局地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城乡内涝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江淮、江汉和西南部分地区冬小麦和油菜已进入成熟收获期,各地应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抢收。

延伸阅读:

  干旱的定义:干旱通常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指某地多年无降水或降水很少的一种气候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将干燥度(年可能蒸散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大于10的地区定为严重干旱区或沙漠区,又称常年干旱区;二是干旱灾害,指某地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其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干旱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干旱是指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种水分的短缺可以表现为降水量的不足、土壤水分的缺乏或江河湖泊水位偏低等。从类型上,干旱可以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农业干旱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土壤水分持续不足而造成的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现象。水文干旱是指由于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时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现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库蓄水等减少的现象。社会经济干旱

  是指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社会对水的需求通常分为工业需水、农业需水和生活与服务行业需水等。如果需大于供,就会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在四类干旱中,气象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最直观的表现在降水量的减少,而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更关注人类和社会方面。气象干旱是其他三种类型干旱的基础。由于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的发生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的影响,其频率小于气象干旱。当气象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发生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并产生相应的后果。经常是在气象干旱发生几周后,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农作物、草原和牧场受旱才表现出来。几个月的持续气象干旱才导致江河径流、水库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出现水文干旱。当水分短缺影响到人类生活或经济需水时,就发生社会经济干旱。地表水与地下水系统水资源供应量受其管理方式的影响,使得降水不足与主要干旱类型的直接联系降低。例如,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就不会形成农业干旱。但在灌溉设施不完备的地方,气象干旱是引发农业干旱的最重要因素。

气象干旱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标准》,气象干旱可分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4个等级。

  轻旱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中旱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重旱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特旱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新华网 张改萍 中国气象报记者 赖敏)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