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气候变化对我国50年降水分布影响明显
图一 1960-2010中国旱涝趋势空间分布
(红色:干旱趋势加重,蓝色:洪涝趋势加重)
二、 一半是干旱,一半是洪涝,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两极分化
天气网:姜老师,您在多年的研究中,是否发现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循环产生了影响?
姜彤:气候变化对中国降水总量影响不大,但是对时间、空间的分布影响很大。近50年总体趋势是:新疆和长江中下游、江南这些地区,总体降水量是增加的。而西南到东北地区形成了一个降水量减少的带。以前我们是说我国东北地区有部分降水减少,华北地区有部分减少,西南地区减少,最近我们发现这些降水减少的地区已经连成一个带了。这都是降水分布不均造成的。
从我们总结的一张图上可以看出(见图一),我国一些重要河流上游的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这就加剧了我国水资源恶化趋势。因为我们的河流是从西向东流的,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量巨大,而上游降水量减少,对河流的天然补给就少了。下游用水压力就会明显增加。
另一个情况是强降水增加。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淡水资源,但也造成了灾害。比如新疆,降水增多,可以补给冰川,但春季气温突然升高,容易造成融雪型洪水。又比如长江,洪水来了无法当做水资源利用起来。通常是一场大水来了,洪峰容易造成灾害,但是洪水两三天就过去了,形不成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但统计水资源量的时候,它(洪水)又算是水资源量。当前,云南干旱的情况也是一种典型,山上的老百姓喊渴,连饮用水都无法保障,但是山下河流并没有干涸,有些地方河水哗哗地流着,但是很难用到。
水资源可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没有水,最基本的生存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了。
这些年,水资源减少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湖泊变成草地、草地变成荒漠等等。
天气网: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除了做专业研究,还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哪些决策服务,来促成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姜彤:我们从2008年以后开始进行系统化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为国内的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例如,我们的研究和水利部门进行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首先研究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水循环要素的影响,比如气温、降水量、极端值等,然后对要素进行物理的模拟,研究当前在和未来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到水资源,或者说如何影响来水总量。水利部门利用这个结果和预测,(参考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研究在人口增加背景下,水资源怎么配置,该蓄多少水,该供多少水,如何调度等等。
另外就是提供极端天气预警、干旱监测等服务,为防灾减灾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也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