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生态补偿 让土地永续利用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确保粮食安全和发展生态农业是两大重点。省委农工办主任诸纪录分析,这两个主题其实互相关联: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粮食安全从注重数量转为量质并重;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就是为了从长远角度确保国家粮食数量、质量双安全。中央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的协调兼顾,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这对走好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至今,中央已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全社会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我国粮食生产由此取得“十连增”的历史性成就。但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土地资源利用已近极限和环境承载的超负荷运行。

  首先是耕地质量退化严重。作物产量取决于基础地力(土壤本身肥力)和水肥管理,国外农业产量中,基础地力贡献率可达70%,而我国平均只有50%左右。地力不足、肥力来补,每到春耕时节,各地农资市场堆满了化肥。统计显示,我国耕地不足世界的10%,却使用了全世界逾三分之一的化肥。过量施肥看似保住了产量,却进一步恶化了耕地质量,终究难以持续。十年前,一些地方肥料、粮食投入产出比为1:5,即投入1块钱肥料可以增产5块钱粮食,但现在这一比例已降到1:1甚至更低。这表明,单纯依靠化肥增产的路子正越走越窄。

  土壤污染,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大隐患。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环保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五千万亩左右。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试点。

  万物土中生,为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证粮食安全,耕地、林地、水等农业资源到了该休养生息的阶段,必须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涵养、修复耕地最常见的做法是休耕,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拨出大量财政补贴鼓励农民休耕。由于我国当前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十分严峻,农田休耕难以大规模推行,但采取轮作、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就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修复”“修整”。经济发展水平全省领先的苏州市前几年率先建立耕地保护机制,提出“四个百万亩”决策,最近又在全国率先为生态补偿立法,市财政出资对湿地、水面、稻田等区域实行生态补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诸纪录说,苏州市财政拿钱补贴效益不高的农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视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远见,这一做法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导向意义。

  我省农业政策机制和体制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些出台的补贴项目初具农业生态补偿雏形,例如在全省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商品有机肥补贴、化学农药减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在耕地质量建设方面,近年来出台了《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制定了将土地出让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政策,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对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我们要把农业发展思路从“保供增收”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上来,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省还将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试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