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环保治理不能“厚”城市“薄”农村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2/18

梳理一下清远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各种资源大多数向城市倾斜,环境保护和治理也不例外。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治理趋于改善。而农村环境治理却经常受到忽视,环保资金大多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缺乏污染治理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加之近年来一些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工业污水、工业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所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气、废料,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环境治理出现了“厚”城市“薄”农村的现象,值得警惕。

随着家畜家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养殖专业户直接利用公共水面进行放养,大量粪便直接排入水中,致使水质遭受污染。一些畜禽养殖场设施简陋,随处露天堆积畜禽粪便,甚至直接排入河流等低洼处,极大影响农村地表、地下水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能以恶化环境为代价,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注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

其次,按照农村的风俗习惯和区域特点,重视和加强对农村社区的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划分出生产和生活区域,注意生活设施的整体配套。对地处农村的生产型企业,在立项之初最好把选址纳入到工业园或创业园中去,要严格把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对已经形成污染的现有企业,要进行整改,直至达到环保要求。与此同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和秸杆还田,减少农药、化肥对农作物和土地的污染。推广养殖业的圈养技术和管理,科学划分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对农村中散养的畜禽可先划定散养区域,加强监管,减少污染。

总而言之,为避免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使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差距可能变成最严重的城乡差距,笔者认为,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一体化,改变现有以城市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形成农村与城市并重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使农民和市民都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