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治理不能“厚”城市“薄”农村
梳理一下清远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各种资源大多数向城市倾斜,环境保护和治理也不例外。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治理趋于改善。而农村环境治理却经常受到忽视,环保资金大多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缺乏污染治理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加之近年来一些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工业污水、工业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所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气、废料,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环境治理出现了“厚”城市“薄”农村的现象,值得警惕。
随着家畜家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养殖专业户直接利用公共水面进行放养,大量粪便直接排入水中,致使水质遭受污染。一些畜禽养殖场设施简陋,随处露天堆积畜禽粪便,甚至直接排入河流等低洼处,极大影响农村地表、地下水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能以恶化环境为代价,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注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
其次,按照农村的风俗习惯和区域特点,重视和加强对农村社区的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划分出生产和生活区域,注意生活设施的整体配套。对地处农村的生产型企业,在立项之初最好把选址纳入到工业园或创业园中去,要严格把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对已经形成污染的现有企业,要进行整改,直至达到环保要求。与此同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和秸杆还田,减少农药、化肥对农作物和土地的污染。推广养殖业的圈养技术和管理,科学划分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对农村中散养的畜禽可先划定散养区域,加强监管,减少污染。
总而言之,为避免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使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差距可能变成最严重的城乡差距,笔者认为,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一体化,改变现有以城市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形成农村与城市并重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使农民和市民都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各地环保治理频出招:治污、防霾、绿化一个也不能少 中科院新技术能有效解决农村灰霾 加快农村河道整治 严禁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 农业部长谈农村耕地重金属污染 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文章 税收优惠首次挂钩环保治理 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新突破 河北农村变化从哪儿开始? 离网太阳能让印度无电农村受益 崎岖路上,爱在行动 天津农村改善生态环境 粤出台十二五农村环保规划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