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居民视为宝 企业看作草 节能灯究竟尴尬了谁?

Eedu.org.cn 作者:邓建胜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9
 

面对积压的节能灯,生产厂家代表闫刚一脸无奈。 梁振堂摄

今年,国家首次用财政补贴方式在江西推广200万只高效节能灯。

这些由政府补贴半卖半送的节能灯,却遭遇迥异:卖给居民的100万只节能灯很快售罄;而面向企业等大用户的100万只节能灯,目前仅认购8万只。

江西省首次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的节能灯,却遭遇冰火两重天般的尴尬。

“面向居民的100万只节能灯一个多月前就售罄。但面向企业等大宗用户的100万只节能灯却吃闭门羹。”9月3日一早,福建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江西项目组总负责人蔡高章在电话那头困惑不解。

“虽然推广价格仅为市场零售价格的1/3至1/2,而且5个月就能收回买灯成本,但是针对大宗用户的推广难度还是超出了预期。”浙江晨辉照明有限公司江西项目部负责人坦言。

今年,国家首次用财政补贴方式在江西推广高效节能灯200万只。其中,100万只向居民推广,100万只面向工矿企业、写字楼、医院、学校、宾馆、商场等大宗用户。通过政府招标,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和浙江晨辉照明有限公司获得了这200万只节能灯的推广销售权。

据介绍,由于面向居民的节能灯供不应求,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每户居民凭户口本最多只能购买10只的办法“限售”。但是,针对大宗用户的100万只节能灯却难觅买家,到9月1日,仅有南昌市路灯管理处、南钢、江西日报社、华源江纺等十几家单位购买,认购总量不过8万只。

半卖半送的节能灯为何不受大宗用户欢迎?有关方面分析认为,工矿企业等单位的采购都有预算和审批程序,不可能像居民家里一样想换就换,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领取财政补贴程序比较繁琐等问题,单位和企业对节能灯的申购、使用有一个过程。

与此同时,相对于工矿企业的其他耗能环节,照明充其量只是节能降耗的“细枝末节”,因此紧迫感不强。此外,业内人士说,大批购买政府补贴节能灯,厂家不给回扣,也多少影响了一些大宗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这是‘第一次吃螃蟹’,大家都没经验,因此很多大宗用户对政府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存在误解。”蔡高章说。

按照国家要求,10月底是江西省完成200万只节能灯推广任务的最后期限。为此,江西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9月份开始将以企业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来完成推广任务。(记者 邓建胜)

■链接:

国家推广节能灯

2007年5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只,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

2008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

2008年4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首批5000万只获财政补贴c的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采取以企业为补贴对象、由企业将补贴资金让渡给消费者的间接补贴办法。这是我国首次运用财政补贴手段支持涉及广大消费者的终端节能产品推广。

之后,各省市陆续确定节能灯推广方案。北京在奥运会开幕前在四大城区以政府补贴方式推广500万只节能灯,居民可以7角或1元的超低价格购买。上海确定100万只节能灯进家庭、企业的推广方案。广东省定做了300万只节能灯,并将以市场上同类产品平均售价1/5的超低价卖给普通家庭。(记者 罗彦整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