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陕西山西河南旱灾严重 采取措施全力抗旱

Eedu.org.cn 作者:许祖华等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4

    河南:百万电力负荷送往田间抗旱浇麦

    面对严重旱情,河南省电力部门迅速行动,筹措5亿元资金,扩大“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同时组织1000支抗旱保电突击队投入各地灌溉现场,精心调度、输送100万千瓦电力负荷到田间,全力以赴保证全省1000余万亩麦田灌溉用电。

    由于天气异常,河南旱情不断扩大,受旱程度不断加深,目前受旱面积已占到了63.1%.河南省电力公司为此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把做好抗旱浇麦保供电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成立了以总经理李同智为组长的抗旱浇麦保供电领导小组,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临时用电设备管理,对抗旱供电的电力设施进行特巡,确保抗旱用电高效、安全。

    据了解,河南省电力公司今年已先期投入资金2500万元用于“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下一步将再投入5亿元,全面启动“农田机井通电”二期工程建设,工程涉及67个县,计划新建10千伏线路1500千米,建设配电台区3300台,建设低压地埋线路9500千米,改造机井4.3万眼,受益农田将达250万亩。

    目前,以全省农电系统10万电力职工为主体,配合各市县供电公司千支突击队,全力服务于抗旱浇麦保供电一线。在郑州辖区,供电公司已为抗旱投入使用31台5千瓦发电机、15台配电变压器,供电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井口渠边,集中力量确保抗旱设施的正常供电,同时开办田间井口“现场营业厅”,开通抗旱浇麦保电加急业务,现场办理送电。

    河南抗旱总动员:10天把小麦再浇一遍

    春节过后,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为了打赢抗旱保苗夺丰收这场硬仗,河南提出要集中全力,在未来10天时间,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再普遍浇灌一遍。

    根据最新统计,河南受旱面积已达到4519万亩,有50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地出现麦苗枯死现象。从2008年10月24日到2009年2月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10.7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八成。为应对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2月1日宣布,将原来的Ⅲ级抗旱应急响应升为Ⅱ级。当前,麦田旱情持续发展,受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而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个月河南除南部部分地区有小雨外,其他地区仍无明显降水过程,如果不及时浇灌,旱情将持续发展,必将对小麦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2日下午,河南再次召开抗旱浇麦夺丰收电视电话会,对下一阶段的抗旱浇麦工作作出部署:要争取用10天时间,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普遍浇灌一遍,坚决打赢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攻坚战。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有浇水条件的要加快进度,做到早浇快浇;要搞好调查研究,澄清自流灌区、井灌区和水源条件缺乏的冈丘地区等不同地域的可灌面积、已灌面积,做到心中有数。对有水源但水利条件差的地方,要通过车拉人担等方式,争取多浇一亩麦,多保一亩苗。同时,对于国家和省级拨付的5亿多元抗旱资金要用好,确保及时到位,而且要从本级财政中争取多拿出一些资金,支持抗旱浇麦夺丰收工作,确保抗旱浇麦保丰收的资金需要。必要时,动员组织机关、工矿企业、抗旱服务队、部队为缺水群众送水,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要。

    “要痛下决心、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提出,要夺取抗旱浇麦的彻底胜利,必须达到三个要求:旱情全部解除,小麦生长发育符合夏粮丰收的要求,水利条件得到改善、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此外,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小麦病虫害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从2月上旬开始,全省1250个病虫测报点要全部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增加测报网点,充实测报人员,对全省7000多万亩麦田开展病虫监测,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等早春常发易发病虫害,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许祖华 滕军伟 李钧德 訾红旗 古文洪 郝宏升

 


    2月2日,安徽村民正在麦地里查看旱情。安徽省气象台近日发布干旱红色预警,预计2月1日至8日,全省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一遇)。中新社发张延林摄

 


山西运城河津市,由于干旱导致土地沙化,树根露在了外面图片来源:山西晚报马立明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