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应对旱灾重要举措

Eedu.org.cn 作者:姚润丰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8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姚润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组织做好抗旱应急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提高抗旱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只有8.67亿亩有灌溉条件,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灌溉保证率多数只有50%-75%,其中大型灌区434个,有效灌溉面积2.5亿亩,虽经多年配套改造,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也只达到60%;中小型灌区4万多个,有效灌溉面积6.1亿亩,设施完好率不足40%。

    “在全部灌溉面积中,只有38%采取了节水措施,仅为总耕地面积的18%,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如此低的节水灌溉比例是远远不够的。”王晓东说,全国还有6000多万亩易涝耕地、3000多万亩盐碱地和近1亿亩渍害低产田亟待改造。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干旱缺水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因地制宜修建中小微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