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陈宜瑜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继续支持关于中国保护领域的研究项目,并欢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到中国与中国科学家开展广泛的合作,以推动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贾治邦说,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能源,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脊椎动物近6500种,高等植物达万多种,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中国所特有。
贾治邦说,中国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几十年来林业部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保障体系,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为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上千种珍稀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逐步摆脱了灭绝的危险,种群不断增长。自然保护区建设快速推进,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49%的自然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成效明显,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缓解了野外资源的保护压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逐步健全,有效预防了野生动物向人类和畜禽传播疫病。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绩,不仅有效推动了中国的生态建设与物种恢复,而且为减缓世界物种灭绝、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贾治邦指出,当前人类仍然面临着资源下降、生态恶化、物种减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他表示,中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本着对子孙后代和全球生态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加快推进野化放归自然进程,积极扩大野生资源人工繁育,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执法效能,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务,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主席Georgina M.Mace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出席并致辞。
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每年举办一届,是保护科学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保护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会议作为全球保护生物学研究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将全球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保护组织及致力于保护事业的人士联系在一起。
本届大会是首次在亚洲召开,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与国际保护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主题为“保护: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吸引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学者和保护人士参加。大会为期5天,议题包括寻求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与森林资源需求之间的和谐,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等。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