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我国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逾2000万亩

Eedu.org.cn 作者:于嘉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28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8日电(记者于嘉)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了解到,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项目,已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推广应用,项目推广面积累计超过2000万亩。

    项目主持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组专家、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表示,这个项目延缓了土地沙漠化速度,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介绍,这个项目于2000年启动实施,主要针对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沙化、草场退化、尘暴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秸秆覆盖量、留茬高度、带状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等技术指标,丰富了保护性耕作理论,并形成适合保护性耕作农田草原蓄水保墒与抑制扬尘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科研人员在10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发现,该项目技术可以提高农牧交错区免耕播种质量,增加土壤保墒防尘能力。提高农田播前土壤含水量9.3%至25%,减少扬尘35.9%至68%;杂草株防除率达90%以上,用药量减少30%左右;作物平均增产6%至12%,牧草干草平均增产7%至15%。

    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科尔沁区从2002年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截至目前,推广面积达到60万亩。科尔沁区三义堂农场的农民李石军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在每亩地的玉米产量达800公斤以上,比原来多几十公斤。

    据了解,农牧交错区是我国主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涉及辽宁、内蒙古、甘肃等13个省(区)的234个县(市、旗),总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这片区域干旱、风大、土地沙化、尘暴频发,仅在内蒙古,风蚀沙化的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65.9%。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