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辽宁 >> 正文

沈阳、大连环保部门年内将公布PM2.5监测数据

Eedu.org.cn 作者:赵矫健    资讯来源:华商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7

  辽宁省环保部门:现在未公布PM2.5因经费制约、国家标准未公布、监测点少

  新闻背景

  1月21日起,北京市对外发布了PM2.5研究性监测小时浓度数据。

  目前,广州、无锡已公布了PM2.5监测数据。上海、郑州、南京、沈阳等14个城市已开始监测PM2.5,并计划对外公布。

  (记者 赵矫健)北京、广州……随着一些大城市陆续发布PM2.5监测小时浓度数据,有市民想问:辽宁的数据咋还没公布?

  昨日,辽宁省及沈阳市环保部门回应:数据未及时发布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未发布统一的PM2.5监测标准。此外,还有监测点位稀少和经费的原因。

  但环保部门明确表示,今年年内,辽宁中部城市群及大连市都将公布PM2.5数据。

  沈阳PM2.5监测 目前只在北陵和太原街

  昨日,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上,记者看到,北京市从25日12时到昨日11时的PM2.5监测数据。

  其实早在3年前,PM2.5监测就被列入建设生态省规划内。去年底就有消息称,沈阳和大连已监测PM2.5数据。可为何数据迟迟没有对外发布?环保人士道出了三点主因:

  原因一:监测仪器不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

  国家目前对于监测仪器没有统一要求,监测仪器品牌众多,监测数据也存在明显偏差,从健康指导意义上讲也会有偏差,而且各地监测数据都有自己不同的技术方法解释,所以,要等国家环保部制定的PM2.5统一标准细则出台。

  原因二:试点监测点位少。

  我省监测点太少,覆盖面不足,监测项目及安放位置等目前还不能满足重点区域人体健康影响暴露评价的需要。

  拿沈阳来说,只有北陵和太原街两个点位安装了PM2.5监测设备,全天24小时监测当地空气质量。

  原因三:经费制约。

  目前市场上PM2.5的监测设备最贵的是38万元/套,平均约在20万元/套,按照环保部统一要求,PM2.5监测计划由各地环保部门自行招标采购,中央财政将对各地采购相关仪器设备给予资金支持。

  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国家的这部分资金很快就要到位了。

  PM2.5数据属“过去时”,仍需要完善

  相关人士透露,包括沈阳、鞍山在内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和大连市,已被纳入国家监测PM2.5重点区域,今年年内均将实现PM2.5的监测和数据发布。

  “今年年底前,辽宁中部城市群都会上PM2.5监测设备了,”相关人士介绍,届时相关城市会重点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完善联合执法检查,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现象。

  一旦PM2.5数据公布,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何种便利?

  记者了解到,市民可以对过去24小时里PM2.5的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时段一目了然,市民还可以比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来看自己所在城市的PM2.5是否超标。

  对于监测数据是“过去时”,而非“将来时”,有市民疑问:如何让已经过去的PM2.5数据指引市民将来的健康出行?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PM2.5研究性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细化工作还有待日后完善。

  名词解释

  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直径的1/20。虽然PM2.5只是大气中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颗粒直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北京监测站选址

  避污染较重地区

  一个城市一年中“蓝天”的多少与大气监测站的选取息息相关。

  北京环境咨询师安雪峰举例说,从1998年至2005年末,北京环保局监测的“蓝天”指标一直是基于7个监测站的监测结果。2006年起,北京把污染较严重的前门和车公庄站双双从国控站名单内移出,将相对偏远的西城万寿西宫、西城官园和海淀万柳加入国控站。

  而从1998年至2005年末,车公庄站和前门站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数据一直排在前四位。北京除了“调整”污染较严重的环境监测点,还在郊区县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增设监测点。于是,2011年,北京共收获286个“蓝天”,一级天数74天,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科技日报》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