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解读政府报告:尽快安排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

Eedu.org.cn 作者:徐华清    资讯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6

  中国网3月6日讯 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既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一、关于2011年推进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2011年我国发布实施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并在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应该看到,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不仅继续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的节能减排目标,而且还首次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意图。因此,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上述工作方案和意见,对于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强化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2011年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存在的问题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也如实反映了去年政府工作仍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包括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等。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物排放的粗放型增长,长期积累造成的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相当突出;二是进入“十二五”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一些过去停工减产的也在恢复生产,产能大量释放。全年水泥和钢材产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0.8%和9.9%,发电量增长11.7%,其中火电增长了14.8%,而水电下降了3.9%,煤炭比重有所回升;三是由于“十一五”后期一些地方政府靠拉闸限电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并未从治本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上下真功夫。

  三、关于2012年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工作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2012年应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要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并强调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体而言,2012年是我国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形成合力并付出艰苦的努力。

  节能减排需要创新思路,攻坚克难。节能减排本质上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根据有关部门确定的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约为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排放量减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零增长。特别是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减排的空间在缩小,减排的压力在增大。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抓紧分解目标任务。应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应严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用能用电,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以及违规上马的项目,对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的地方和企业集团,严格执行项目“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强化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应按照《“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使绿色低碳成为有效突破国内日益强化的能源环境约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应尽快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严格控制煤炭和火电新增产能,引导各方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上。要创新财政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筹,覆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预算科目,并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财政资金中,尽快安排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确保实现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以上的目标。

  (作者: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 徐华清)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