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环境保护十年历程 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Eedu.org.cn 作者:孙秀艳 刘毅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0

  应对气候变化

  战略明晰

  评估深入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强度均有所增强。

  最近十年,中国气象局通过提高基础科技能力、推进影响评估与适应工作,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决策咨询与支撑,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和战略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气象部门将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作为两大战略任务,气候变化基础科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气候敏感区和影响关键区观测能力不断加强和改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网初具规模。气候和气候变化监测检测、预测预估能力不断完善,建成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被世界气象组织采纳,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相关研究中发挥作用。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不断深入,联合科技部和中科院发布了第一次及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组织开展华东、华南等8个区域和长江三峡库区、塔里木河等11个流域的精细化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并且针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北方牧草生产区和新疆、陕西等特色果业农业生产等进行了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2007年,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该方案发布后,中国气象局成立了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国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各省级气象部门结合地方需求,主动参加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实施和低碳试点工作,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气象防灾

  体系完善

  形成合力

  今年8月,共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单月登陆个数追平历史最高纪录,台风登陆强度和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面对来势汹汹的强台风,有关地区、部门加强对台风及其风雨影响的监测预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全面落实防御措施,有效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日趋完善。建成由7颗气象卫星、172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20个高空气象站、2419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33259个区域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稳步提高。建成精细到乡镇的天气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气象部门与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森林火险、沙尘暴、环境空气质量等专业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85%以上,台风24小时、48小时路径预报以及汛期降水预测、月气候预测准确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气象防灾减灾实践中,我国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涵盖多种途径,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国气象局与25个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制度,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为主干,我国形成1部法律、3部行政法规、23部部门规章以及155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组成的气象法规体系。随着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效益明显提高。(记者刘 毅)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