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不是形式而是新意识
地球日不是形式而是新意识 艺术别给环境减负“拖后腿”
编者按
下星期一(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又将到来。人们对这个日子越发重视,说明人类越发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为此,后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公民正在不断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生态,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在选材时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废品、下脚料,让艺术不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重生。
图片说明:雨季下西澳卡内基湖(图IC)
图片说明:被雪覆盖的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图IC)
●一个流浪汉用易拉罐、卷筒纸芯、废弃香烟盒、汽水瓶盖、自己打磨的树脂镜片、绳头线脑橡皮筋等绑制而成的照相机,拍出了一个个传奇摄影故事。
先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流浪汉,同时也是位摄影家,他在捷克一个小镇上流浪并摄影着。如果这些还打动不了你的话,我再说: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举办他的摄影展,他的照片常常雾蒙蒙恍惚惚,这些画作正让世界各地无数的“粉丝”们趋之若鹜;最奇特的是他那架用易拉罐、卷筒纸芯、废弃香烟盒、汽水瓶盖、自己打磨的树脂镜片、绳头线脑橡皮筋等绑制而成的照相机,却拍出了一张张充满神秘感并让世界惊叹的照片。
流浪汉为何要这样去“艺术”?没钱买价格昂贵的相机可能是个理由,但端详着一张张怀旧感极强的照片,我们不禁感叹:用废旧的卷筒纸芯能做镜头筒?缝纫机线轴加皮筋做快门?靠谱吗?可是,当你亲眼看到流浪汉30多年间、一天“咔嚓”完3卷胶片拍出来的女人体时,又不禁怀疑,也许这流浪汉就是要以此证明:废弃物未必及不上昂贵的高级货。当废弃物碰见了生活中的美,“艺术,一切皆有可能”!
纸板和胶合板制作的机身,加上废弃线轴连接皮筋和快门,对焦当然就有些恍惚迷茫,因为皮筋松紧不好控制,于是快门也不由得随之忽快忽慢,这反倒造就了别样的迷蒙感。需要长焦镜头时,流浪汉就把几个镜片或者儿童望远镜放在用胶水粘住的纸管或塑料排水管里,需要黑色颜料就从烟囱里弄一把煤灰,和油一混合涂在半成品的照片上,这样的“二次创作”实在够原始。
●设计师们说:“重生,一个新的循环,始于艺术家对于材料的思考。”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能从中发现艺术的美,这就是“新资源艺术”。
不止是流浪汉艺术家,后工业时代的西方各国,利用废弃物再造和升华生活品质者大有人在。大家把这种艺术形式,亲切地称之为“新资源艺术”,国际统称为Junk-Sculpture。当然也有称“再生艺术、环保艺术、回收艺术”的。
用漂流木、废弃的门和窗户创作出兼具力量和美感的家具,骨感、沧桑,每一个榫卯处都蕴藏着一个悠长的故事,这是荷兰家具设计师PietHein Eek的作品;而另一位荷兰设计师Marten Baas则把上了年数的东西用烟熏或焚烧的方式,让其变得更“古董”、更“文物”,一件件桌子凳子腿仿佛还惊魂未定地在颤抖,在哆嗦,样子看起来很酷。
新资源艺术同样成为奢侈品市场的宠儿。一块牛皮下脚料、一块纹路不理想或染色不均的鳄鱼皮,一些碎水晶——在古灵精怪的设计师手下,就变成了顶级品牌家饰“PetitH”,设计师们说:“重生,一个新的循环,始于艺术家对于材料的思考。”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诞生于下脚料中的品牌仅有的两次亮相,皆是一上货便被抢购一空。可见,现今些许萧条的光景下,人们对美和创意的追求已延伸到环保领域,回收材料的艺术再生光芒四射。放眼世界,“回收之都”旧金山专为艺术家开设艺术场所,利用他们回收的垃圾废物进行艺术创作;墨西哥,汽修工人手下,废弃的汽车零部件则成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原本汽油味浓浓的街道立刻成了艺术长廊,“新资源艺术,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能从中发现艺术的美。”业内专家如是说。
●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浪费资源,新资源艺术是废旧利用,让丢弃的东西再生,成为艺术品,这是本质的区别。
新资源艺术在中国,涓涓细流源远流长,近十年来蔚然成风,渐成气候,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作品纷纷登场,用旧钢锭、旧机器,乃至易拉罐、塑料瓶为生活添得几分艺感、几分历史的沉淀,一切显得灵光闪闪。
国内新资源艺术起步晚,但发展得很快。目前,国内艺术院校里许多都开设了回收艺术创作课程;北京798、上海城雕艺术中心等地,新资源艺术作品往往是重头戏;不仅如此,就连早教机构里,卷筒纸芯做的蝴蝶、啤酒箱子做的艺术凳、蛋糕纸托做的月亮船……孩子们的新资源作品同样精彩纷呈。“减负地球”和“创意品质”的完美结合,让人意识到生活从来都不缺创意之美。
正是因为土壤深厚,深圳的“新资源艺术创作大赛”才会一呼百应:“不仅为地球减负,还可让地球更美丽。”老艺术家滕文金禁不住感慨,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浪费资源,新资源艺术是废旧利用,让丢弃的东西再生,成为艺术品,这是本质的区别,“我认为新资源艺术比当代艺术好”。(本报通讯员 程国政 实习生 梁依云)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