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在美国公共设施上的普及,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不仅设施的使用有盲文解说,就连温馨提示和安全须知下面,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盲文。这种细致,让盲人与普通人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这也是通用设计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让所有使用设施的人能够掌握相同的讯息,做到无障碍交流。能用、好用、通用,才能让无障碍设施对得起当初的投入。
除了盲文之外,声音对盲人来说同样是很好的导航工具。以交通安全为例,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为盲人设置了声音辨识系统。在盲人过人行横道的时候,通过声音的长短和节奏变化提示他们红绿灯的交替,协助他们安全通过马路。在得克萨斯州的州府奥斯汀,笔者体验了当地交叉路口独特的语音导航系统。按下红绿灯柱子上的按钮后,能听到一个人用清晰的声音报出穿插在这个路口的是哪两条路、下一个红绿灯转换的等待时间,以及简单的导航提示。譬如,此路口左转通往何地,右转又通往何地。如此贴心的设计与详细的说明,充分展现了奥斯汀在通用设计上的细心考量。不仅是盲人,这样的语音导航同样能够让普通人获益,充分体现了通用性。
通用设计需以人为本
地铁站设计“不妥协”
在美国,残疾人搭乘公交车是有优先权的,当公交车靠站后,车门处会放下一块电动踏板,搭在路肩上形成一个简易轮椅坡道。坐轮椅的人经此上车之后普通人才能登车。车内前两排的座椅是折叠式的,收起后就为轮椅留出了足够的放置空间。座椅下方还有专门用于固定轮椅的机关,防止轮椅在行车途中胡乱滑行。
其实,北京近几年购置的公交车同样设计了这种无障碍装置,但轮椅踏板的利用率却几乎为零。有国内媒体报道,有些车型的踏板很不好用,还有不少公交司机对操作踏板一头雾水。不知道是由于行动不便的人不乘公交车,还是由于踏板本身并不开放而导致这类人群坐不了公交车。但可以肯定,通用设计不完善造成的无障碍设施断点,对残疾人独立出行的阻力很大。
地铁方面,芝加哥是全轨道交通网络相当发达的城市,直梯和扶梯几乎是全市所有地铁站的标配。当然,这些也是国内正在逐步完善的通用设施。笔者要重点着墨的,是美国地铁站对环境的“不妥协”,是将通用设计和对残疾人的关怀进行到底的这份坚持。
在芝加哥市区的某些地方,因环境条件限制无法设置扶梯与直梯,而无障碍设施对于残疾人的出行必不可少。例如地铁伊利诺伊医学区站,出入口在站台前后的两座桥上,站台位于桥下的高速公路中央,因离桥较远而无法架设直梯。面对这种情况,芝加哥地铁站的设计者“固执”地采用了“不妥协”的解决方案:用长达100多米的平缓坡道连通两座桥上的出入口,坡道中间设有水平段作休息区,坐轮椅的人能轻松地独自上下。这种死活都要方便残疾人坐地铁的考量,让人在细节之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爱心。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看美国下岗设施如何“再就业”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