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横沙岛
![]() |
红颈滨鹬
![]() |
长趾滨鹬
袁晓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郁文艳
“连续飞行8天、行程1万多公里,从新西兰飞到我国的鸭绿江河口,冒着精疲力尽葬身海底鱼腹的危险,只为了寻找它们的爱情和美食。”这就是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chéng yù)用它惊人的毅力演绎的迁徙故事,这是几年前鸟类研究者为这种候鸟套上跟踪器后发现的结果,令世人啧啧惊奇。
今年这样的万里征途又将开始。记者昨天获悉,鸟类监测人员已经在横沙岛发现青脚鹬等从北方飞来的首批候鸟,这意味着秋季候鸟大迁徙拉开了序幕,百万只候鸟将拖家带口从西伯利亚等北方地区迁往我国的广东、香港、台湾等地,最远甚至到达澳大利亚,去度过漫长的冬天。“今年候鸟的迁徙时间比去年来得早。”在横沙岛观测到首批候鸟先头部队的监测人员告诉记者,去年8月上旬横沙岛才出现北方飞来的候鸟,而今年7月20日左右就出现了,“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鸻鹬(héng yù)类候鸟是迁徙的先头部队。监测人员说,这几天在横沙岛逗留的鸻鹬类主要有青脚鹬、长趾滨鹬、红颈滨鹬和黑尾塍鹬等候鸟,总数不到1000只。横沙岛是它们国际迁徙途中的“加油站”。它们在这里歇息、觅食、补充体力,有的可能停留一两天就飞走,有的停留更长些。它们飞往的目的地各不相同。有的可能飞到香港,就停下脚步,准备过冬了;有的可能会飞去台湾,或者更远、冬天更加温暖的澳大利亚。中途,它们会停留很多地方,打打牙祭湿地里的小鱼、小虾或某些植物的果实,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来年春天,待吃饱喝足后,它们便陆续离开越冬地。据介绍,鸻鹬类候鸟是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每年澳大利亚有500万只这种鸟迁徙至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并在北极冰原地带繁殖。
“其实,像E7这样能长距离飞行的候鸟不少。”监测人员说,西伯利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长约1万公里,上海正好是中点,也就是说,秋季迁徙季节,一只候鸟从西伯利亚飞到上海,就已经飞行了5000公里。如此长距离飞行,鸟是如何睡觉的呢?科学家猜测,它们也许可以让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只用半个脑子控制,还能不停振翅且不迷路,简直就像自动驾驶仪一样。不仅如此,在长距离飞行途中,候鸟还要战胜恶劣天气、凶猛动物袭击、人为干扰等诸多危险。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3万余候鸟青海湖欢歌迎客 大批夏候鸟飞抵黄河三角洲 繁殖量将超200万只 万只候鸟恋草海 拯救草原候鸟行动计划通过 江西建首个人工驯养候鸟基地 拉萨成为候鸟越冬的“天堂” 《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公约》签署通过 候鸟向南归 中国北方最大候鸟迁徙通道内蒙古赤峰市“鹤歌雁舞” 非洲干旱导致珍稀候鸟减少 观鸟胜地设立救助站呵护百万只候鸟 千只候鸟回归北方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百鸟朝凤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