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南迁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横沙岛

Eedu.org.cn 作者:郁文艳    资讯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2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

长趾滨鹬
长趾滨鹬

  袁晓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郁文艳

  “连续飞行8天、行程1万多公里,从新西兰飞到我国的鸭绿江河口,冒着精疲力尽葬身海底鱼腹的危险,只为了寻找它们的爱情和美食。”这就是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chéng yù)用它惊人的毅力演绎的迁徙故事,这是几年前鸟类研究者为这种候鸟套上跟踪器后发现的结果,令世人啧啧惊奇。

  今年这样的万里征途又将开始。记者昨天获悉,鸟类监测人员已经在横沙岛发现青脚鹬等从北方飞来的首批候鸟,这意味着秋季候鸟大迁徙拉开了序幕,百万只候鸟将拖家带口从西伯利亚等北方地区迁往我国的广东、香港、台湾等地,最远甚至到达澳大利亚,去度过漫长的冬天。“今年候鸟的迁徙时间比去年来得早。”在横沙岛观测到首批候鸟先头部队的监测人员告诉记者,去年8月上旬横沙岛才出现北方飞来的候鸟,而今年7月20日左右就出现了,“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鸻鹬(héng yù)类候鸟是迁徙的先头部队。监测人员说,这几天在横沙岛逗留的鸻鹬类主要有青脚鹬、长趾滨鹬、红颈滨鹬和黑尾塍鹬等候鸟,总数不到1000只。横沙岛是它们国际迁徙途中的“加油站”。它们在这里歇息、觅食、补充体力,有的可能停留一两天就飞走,有的停留更长些。它们飞往的目的地各不相同。有的可能飞到香港,就停下脚步,准备过冬了;有的可能会飞去台湾,或者更远、冬天更加温暖的澳大利亚。中途,它们会停留很多地方,打打牙祭湿地里的小鱼、小虾或某些植物的果实,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来年春天,待吃饱喝足后,它们便陆续离开越冬地。据介绍,鸻鹬类候鸟是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每年澳大利亚有500万只这种鸟迁徙至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并在北极冰原地带繁殖。

  “其实,像E7这样能长距离飞行的候鸟不少。”监测人员说,西伯利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长约1万公里,上海正好是中点,也就是说,秋季迁徙季节,一只候鸟从西伯利亚飞到上海,就已经飞行了5000公里。如此长距离飞行,鸟是如何睡觉的呢?科学家猜测,它们也许可以让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只用半个脑子控制,还能不停振翅且不迷路,简直就像自动驾驶仪一样。不仅如此,在长距离飞行途中,候鸟还要战胜恶劣天气、凶猛动物袭击、人为干扰等诸多危险。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