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植物雌雄 基因可辨

Eedu.org.cn 作者:王方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2/17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一点是,我们在超市里购买的黄瓜是纯粹的“女性”——它们由精心杂交培育的、只生产雌花的植株生长而来。长久以来,农民们都知道“女性”因素对于农作物成功的重要性:雌花比例越高,种子和果实的产量越大。最近,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性别决定的分子基础。

在《科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生命科学院的Rafael Perl-Treves教授展示了编码“纯雄植物”(一种植物只产生雄花的状态)的基因。该基因促成一种关键植物酶的产生,其决定了一个早期萌芽状态的花将发育成全雄花还是全雌花。当这种酶被控制在极其细微的萌芽状态时,它就可能随意决定花的性别“身份”。

“大多数植物是雌雄同体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单花既有产生种子的雄性生殖器官,又有产生花粉的雌性生殖器官。”Perl-Treves说,“而我们的研究集中在少数植物种类上:占比10%的开花植物,其花只有雄花或只有雌性生殖结构。”

“研究表明,这类植物具有专门的性别决定策略,它们通过酶驱动机制抑制雄性器官、促进子房发育,从而产生雌花。”目前,Perl-Treves与来自法国、以色列的研究人员破译了介导黄瓜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产生完全雄花表型的纯雄体基因。这是个特殊的基因,因为它也控制雌花的产生。”他解释道,“之所以如此,是通过产生一种ACS11酶来实现的。这种酶可以限制天然植物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

当ACS11活跃时,也就是乙烯在正确的位置上产生时,育出雌花;当一个突变致使ACS11被抑制,结果是在发育的花芽中具有较低水平的乙烯,则产生雄花。

研究人员尚未弄清乙烯抑制雄花出现的确切分子机制,但Perl-Treves表示,这个基因介导可能已经具备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乙烯生产可以被定量地修改,从而使正在发育的植物发生性别转换。”他说,甚至在分离出相关基因之前,研究人员便可通过使用经典的杂交育种技术和化学激素处理方法,来完成性别的微调。

他认为,“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基因在性别决定中起到的非常特异性的作用,那么就有可能使用直接的DNA‘诊断法’,来选择具有农业优势的植物。虽然这项研究主要涉及瓜类,但该方法理论上可以为提高其他作物生产力的策略奠定基础。”

这一发现也可以产生更高效、以遗传学为基础的杂交育种方法,用于商业种子生产。

Perl-Treves解释道:“现在我们知道了瓜类抑制雄性的机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其应用于非瓜类物种中。”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完全了解乙烯生物合成究竟是如何抑制雄花、让雌花出现的。”Perl-Treves表示,“这是一个关于植物繁殖的发育遗传学问题,在将来某一天可能会产生显著的生物技术资产。”(王方编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