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2012: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之道

Eedu.org.cn 作者:朱铂如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3
图片:位于英国肯特郡海岸的瑞典Vattenfall公司Thanet海上风场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自《卫报》)


  迈入2012年,世界仍处在双重危机的阴影之下:一方面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各行业裁员不断;而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加剧,威胁到人类本已脆弱的生存环境。

  许多人认为,在经济下滑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将打击经济复苏,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卫报》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准备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机会,而且环保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是明智之选。

  然而目前众多应对经济不景气和气候变化的努力似乎都陷入了困境。由于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不安,虽然各国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取得了振奋的成果,但限于国内的经济、政治条件,政策法规的落实却阻力重重。

  为此,《卫报》列举了一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并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第一,能源对全球经济和气候影响巨大。能源消耗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约8%,而电能、供热的使用以及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又占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40%。如果不从根本上向低碳能源转变,人类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危机。

  事实上,各国政府能够通过提高能效获得巨大收益。只要方向正确、激励措施得当,提高能效的措施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并有效减排。例如,中国政府采用投资、惩罚、奖励以及教育等方法,推动中国前1000强企业大幅度削减能耗,从而在2006到2009年间减少了265亿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排放。

  废除化石能源补贴虽然会在政治层面面临挑战,但该政策却能够刺激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2010年,各国在化石能源补贴上支出了4090亿美元(1美元约合6.31元人民币)。

  第二,伐木业造成全球12%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例如,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工人通常要砍伐1公顷森林来建造一个价值500美元的牧场,该过程中会有数百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卫报》称,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法就是,如果土地在有植被覆盖时价值高于开发后,就应该禁止砍伐,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可提供10美元奖励。如此实施,从碳交易市场上获得的经济收益将远远超出牧场收益,从而有效减排。

  另一个方法就是恢复已退化的土地。尼日尔在这方面提供了出色的典范,该国政府进行的土地和树林使用权改革与再造林的项目创造了新市场,提高了食物产量和农民收入,使450万人口受益。再例如,巴西拥有约3亿公顷退化的森林土地,如果复原,这些土地能提供大量农业就业机会,而无需砍伐原始森林。

  第三,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12%的交通行业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机会。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全球汽车拥有量猛增,这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虽然发展汽车业可能有助经济复苏,但是对使用清洁能源的公共交通进行投资能带来更大的经济回报。

  据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的数据,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公共交通投资比高速公路投资多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在墨西哥,政府正在推动一项创新的交通发展措施,相应的政策和投资用于升级墨西哥全境的公交快运网。

  而《卫报》也表示,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非易事。在能源改革、可持续的伐木业及可持续能源的公交投资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强大的特殊利益团体仍在阻碍进步。为了应对这些利益团体,各国政府需要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国家利益,且将改善民生。

  全球最终必将进入低碳发展模式,面对未来,只有那些在政治上能够大胆而迅速采取行动的国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享受双赢的成果。(朱铂如)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