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年产值5000亿 十二五工业固废利用再掀投资热潮

Eedu.org.cn 作者:郭力方    资讯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5

  工信部网站1月4日发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这标志着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三大板块之一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首次公布“十二五”发展蓝图。

  《规划》提出,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年产值5000亿元,综合利用率达到50%。“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累计达到70亿吨。

  分析指出,大宗工业固废涉及领域繁多,从目前现状来看,在尾矿、粉煤灰、钢铁和有色废渣综合利用四大领域已呈规模化发展之势,5000亿元的年产值或将主要依靠这些领域的贡献。

  十大重点工程投1000亿

  据了解,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1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从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超过15000家,产值达到3000亿元。尽管达到一定规模,但到2010年底,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其中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锌精矿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0%、75%、40%和30%。这就决定了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效率仍是当务之急。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我国工业门类繁多,大宗工业固废来源广泛,且各种固废处理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需针对重点领域开展规模化利用。

  对此,《规划》提出,结合各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堆存、综合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列出十大重点工程,共需社会总投资1000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1445亿元,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4.12亿吨。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这十大重点工程中,涉及尾矿、粉煤灰、钢铁和有色废渣四个领域的投资分别达410亿、180亿、120亿和170亿元,占据1000亿总投资的88%,其拟定的“十二五”年产值目标也占据产业总产值的大部分。上述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目前来看,国内煤矿及非煤矿山在尾矿及粉煤灰加工利用上已呈规模化发展之势,不少企业已建成完整产业链,而钢铁及冶金废渣利用也已开展多年,因此,这些领域在技术和工艺上已较成熟,有望成为未来工业固废利用的主力军。

  扶持政策亟待明确

  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规划》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税收优惠目录,重点支持大宗、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产品,同时推动建立用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并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循环经济专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现有资金渠道对技术研发予以支持。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主体主要是产生这些废弃物的企业,例如钢铁、冶金厂及煤矿,其处理利用资金多由企业自筹,且综合利用开发出的产品基本上由企业内部消化。这种现状或很难适应工业固废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山西一家大型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其所在煤矿每年利用粉煤灰量已达数十万吨,利用途径为矿井充填、粉煤灰制砖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路多为煤矿自用。“例如粉煤灰制砖,本来应该很有市场,但每块砖3毛多的成本,一投向市场根本没法跟2毛多的粘土砖竞争,长期下去,拿来做矿区建房又消耗不了太多,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国家及当地政府能对类似粉煤灰砖这样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出台扶持措施,让企业更有动力。
 

  上述分析人士也表示,粉煤灰制砖遭遇的问题只是工业固废利用尴尬现状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由此而言,工业固废利用亟须研究出台更加实质性的政策利好。

  一家钢铁企业的工人们在废钢料场加工废钢。作者:郭力方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