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下岗设施如何“再就业”
矗立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孟菲斯金字塔和拉美西斯像
“废墟浪漫”也多情
2004年9月,这一项目最后选择了由“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设计公司、“Diller Scofidio+Renfro”设计室等参加的设计队伍,从园艺、工程、安全、维修、公共艺术等等方面全面打造高线公园。
有报道说,最后的方案,是受1993年法国巴黎4.8公里“绿树大道”经验的启发。景观设计师利用铁路线原有的迟暮忧郁气质,将其改建成为一个“空中花园”。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废墟浪漫”和“绿色走廊”之间的平衡点。铁轨穿过的街区光照、通风、土壤条件各异,自然生长的植被面貌不同。于是“Agri-tecture”(农田-建筑)的嫁接概念就此产生,使这里成为一个公共艺术、自然草木、哈德逊河与曼哈顿摩天楼群交织的公园。
2006年4月,这一项目破土动工。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总体设计和建设投资为1亿5300万美元,其中有1亿1220万美元由纽约市拨款,2070万美元由联邦政府拨款,70万美元由州政府拨款,其余资金由“高线之友”募集或这一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
2009年6月9日,高线公园第一期向公众开放;2011年6月8日,第二期开放;刚刚过去的2014年9月21日,第三期——也就是最后一段开放了。“高线之友”15年的不懈努力修成正果。
今年9月20日,笔者第二次游览了高线公园,恰逢公园第三期全部完工,虽说正式开放典礼订在第二天举行,但这天已经向公众开放。于是,笔者从最北头走到最南头,感觉好极了:蓝天,白云,绿树,黄花,曼哈顿楼影重重,哈德逊河入海波光粼粼,老人闲坐出神,儿童嬉戏欢叫……
在很多地段,设计师并没有引入新的植被,只是放手让原有的野花野草在石缝里自然生长;中间铺上木质地板方便行人散步,有些地方特意几段留下不再载火车的铁轨,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有些段落嵌上可带轮子的木质躺椅,随时可供前来日光浴的游客根据太阳的位置自由移动。笔者特意走进专为儿童设计的“迷宫”,连地面都是柔软有弹性的,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据称夜间这里灯光柔和而均匀,光源都隐藏在膝盖以下的高度,从空中俯瞰,线状的光源流动而有韵律……确实正如设计者迪勒·伊丽莎白(Diller Elizabeth)所说,“这是一个精心设计与放任自流完美交织”的项目,在笔者看来,称得上是在纽约这样的都市进行曲和现代摇滚乐的间隙中,穿插的一阕田园牧歌。
纽约高线公园一角:放手让原有的野花野草自然生长。
人气爆棚重振周边经济
公园自打第一期开放之后,就持续受到出乎意料的热烈欢迎,游客摩肩擦踵,纽约人和外来游客各占一半,成了纽约市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高线公园让人始料未及地为重振曼哈顿西区做出了贡献,有力刺激了私人投资,使这里成为纽约市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社区。从2000年到2010年,这个区的人口增长了60%,周边至少有29个大型开发项目动工,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新增1.2万个工作职位。2011年5月,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市中心新馆在附近开工,预计于2015年对外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高线公园南段的主要文化中心。现已卸任的市长布隆伯格喜出望外,说:“我们没有选择破坏宝贵史迹,而是把它改建成一个充满创意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公园,不仅提供市民更多户外休闲空间,更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改建要钱,维护也要钱,公园却完全是免费的。“高线之友”与纽约市政府签订协议,由他们去筹款,承担90%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社区联谊。笔者从有关资料上读到,“高线之友”至今已经筹集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