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大洋科考 首次成功发现非活动"海底热液区"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浪科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0
    北京时间1月20日消息,近日,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学考察队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深海洋中脊成功发现一个非活动的海底热液区。
    
    该区域海水深度在1800米左右,海底表层赋存大量死亡生物沉积而成的双壳角质层。科考队在该区域已成功抓取了多个“烟囱”样品,以及大量多金属硫化物样品。经初步研究发现,多金属硫化物样品可分为四种类型:黑色多金属硫化物“烟囱”个体、不规则块体、薄层状矿石层和微矿体。含有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铜含量较高。在其中一块样品上,还存有一颗由单质铜结晶形成的斑块状铜矿。据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博士推测,该非活动热液区停止活动时间不太久。
    
    在此之前,我国曾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和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海隆发现过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相比之下,非活动热液区和热液活动区是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热液区,前者更难被发现。主要因为非活动热液区海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异常,也没有“浓烟滚滚”的热液喷发现象,一般很难通过仪器探测。第20航次大洋科考队通过海底摄像和抓斗不断地取样工作,成功地为我国发现了第一个非活动热液区,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7个洋中脊海底热液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次发现表明我国已初步具备全面探索海底热液区的能力。(新浪科技)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