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南极科考将“添上翅膀”

Eedu.org.cn 作者:陈实 卢勉    资讯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
  目前,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主要依靠履带式牵引车运输考察物资。俄罗斯圣彼得堡北极和南极研究所副所长瓦列里·卢金认为,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天气条件差、物资量大,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队举步维艰。中科院极地科考地学首席科学家刘小汉教授向记者透露,中国正在论证购买固定翼飞机的相关计划。届时,科考人员和物资将有望从澳洲直飞中山站。

  中国昆仑站建设在即

  1月6日23时55分(南极中山站时间),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考察队穿越1250公里,历时20天抵达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冰穹A区宿营地。全部建站物资和8辆雪地车都已抵达。宿营地海拔4093米,距冰穹A区昆仑站建站地7.3公里。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将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建设中国第一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据悉,此次科考在旅途中遇到不少困难。

  由于冰情复杂,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迟迟不能抵达安全的冰上卸货地点,影响内陆队的出发时间。由于天气条件多变和物资量大的原因,大规模的卸货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内陆队的出行方案不得不做出调整。由于车辆发生无法修复的故障,内陆队沿途抛弃了两辆PB240型雪地车。冰面运输线路勘察活动中,一辆PB300雪地车沉入海中。进入软雪带区域后,雪地车的牵引力受到很大影响,车队行进相当困难。

  计划购置固定翼飞机

  目前,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主要依靠履带式牵引车运输考察物资。而在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区建站,俄罗斯圣彼得堡北极和南极研究所副所长瓦列里·卢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运输工具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使考察站高效运行、改善工作模式及提高考察活动安全性,中国应使用空中交通工具。

  日前,中科院极地科学地学首席科学家刘小汉表示,这一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据悉,中国已经有购置固定翼飞机作为运输工具的计划。目前,该计划正在项目论证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正在讨论购买何种型号的飞机以满足中国南极科考的需要。刘小汉表示,自己比较中意由乌克兰生产的某型号飞机。据悉,该型号飞机可以搭载20名左右的科学家。同时该机型马力强劲,可以满足南极科学考察的需要。刘小汉表示,如果拥有了飞机,南极科学考察将“如虎添翼”。届时,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将可以携带考察物资,从澳洲直飞南极中山站,开展科学考察工作。

  将揭秘120万年前气候

  在撰写的论文中,内陆队队长李院生曾表示,中国建设DomeA内陆站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支持在DomeA最高点区域进行的穿透冰盖的深冰芯钻探,获取超过120万年气候数据的冰芯研究样品,并支持我国在DomeA地区和兰伯特冰川流域雪冰气候的长期监测。

  据悉,按照初步确定的建站计划,DomeA的夏季站将在2009年1月建成。利用该夏季站的支持,中国的科学家可以全面开展在DomeA最高点区域实施穿透冰盖的深冰芯钻探的准备工作,并力争在2010或2011年开始钻探工作,利用3-4个夏季的钻探,打穿冰盖,获得约3200米深度的冰盖完整冰芯。

  李院生认为,DomeA深冰芯研究主要目标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重建地球120万年-150万年来高分辨率气候记录;阐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机制;阐明地球气候变化对生物演化和生物界的影响;研究冰盖底部生命形态和底部形成过程等。

  他表示,在DomeA实施深冰芯钻探和开展系统的深冰芯研究、开展长期冰川学监测,中国冰川学研究将居于国际冰芯科学的中心地位,所获得的成果将成为国际冰川学界近20年影响最为显著的成果。

  知多D

  南极昆仑站

  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将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建设中国第一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

  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区、科研区、后勤区、科考区等,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此次建成的内陆考察站主体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科研区建筑。

  据悉,中国南极昆仑站主体建筑由清华大学设计,上海宝钢集团金属宝产轻型房屋有限公司承建。建筑外观由红、黄两色组成,从高空望去,顶部整体组合成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主体建筑工程采用国内预制与现场安装结合的建造方式,建筑结构形式为不锈钢结构,主体由不锈钢结构、组合式工程舱、复合彩钢围护三部分组成,具有防火与耐低温的特性。主体建筑内舱有11个工程舱划分为功能不同的生活、科研区域。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