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科院:微生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研究获重大进展

Eedu.org.cn 作者:李洁尉 徐海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5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组合生物合成课题组研究员张长生领导的团队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完成了重要抗菌剂台勾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鉴定和关键酶的功能阐述。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据专家介绍,台勾霉素(tiacumicins)由放线菌指孢囊菌NRRL 18085产生,具有抗各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针对艰难梭菌引起腹泻的疗效优于万古霉素,目前已经在美国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张长生课题组从指孢囊菌NRRL 18085中克隆和鉴定了长约111 kb的DNA片段,包含了50个开放阅读框(ORFs),涵盖了完整的台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构建指孢囊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并进行基因敲除突变,确定了台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边界,证实了其中31个ORF与台勾霉素的生物合成相关,同时从7个关键基因的突变株中分离鉴定了18个台勾霉素新结构类似物,从而清晰阐明了2个糖基转移酶(TiaG1和TiaG2),2个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TiaP1和TiaP2),1个酰基转移酶(TiaS6),1个C-甲基转移酶(TiaS2)和1个卤化酶(TiaM)的体内功能。另外,体外生化实验表明,卤化酶TiaM能够以脱氯的台勾霉素作为底物进行两次有序的卤化反应,从而首次在原核生物中发现并证实了具有后修饰功能的卤化酶。这项研究揭示了台勾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合成机理,充分展示了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在丰富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方面的潜力。

  这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以及“973”计划等的支持。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