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诊断预测系统基本确立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游雪晴)随着“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诊断、预测系统得以基本确立,并建立起针对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台风5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指标体系及极端事件综合指标。
该项目从2008年起实施,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牵头,联合教育部、中科院、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合作开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和可预测性技术研究,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及其影响分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数值模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诊断和预测方法及业务系统建设,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及影响评估技术研发,重大气象灾害综合服务业务系统研制等,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介绍说,在该项目支持下,研究人员建立了我国降水、干旱、高温、低温、台风等主要极端气候事件指标体系及极端事件综合指标。评估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变化的综合情景,给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洪涝与强降水、干旱、高温、低温和台风等单项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的特征与规律,以及中国综合极端气候指数时间演化趋势分析结论。建立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暴雨洪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强降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估模型。基于灾害风险形成理论,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展干旱对农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动态风险评估以及暴雨、极端高低温对水利影响的风险评估。
项目采取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的研发模式,及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