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我们迎来了“极端天气”时代吗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0

    最近,老天爷似乎特别不寻常。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的最大暴雨;随后,台风“苏拉”“达维”“海葵”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西南强降雨不时引发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时间出现的频率似乎高过以往。然而,不仅在我国,整个世界似乎遭受着极端天气的困扰。今年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几大粮食生产国同时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国际粮价环比飙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极端天气频现?“极端”时代来临了吗?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当气候要素(气压、气温、湿度等)的时、日、月、年值达到25年一遇,或者与相应的30年平均值之差超过标准差的两倍时,就可以将此归为极端天气。简而言之,极端天气就是指严重偏离常态,并且接近或者超出已有天气变化极值的天气现象,在统计学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但是对我们来说,极端天气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了”。近年来动不动就是“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天气异常引起的灾情,都快让我们见怪不怪了。极端天气为何如此“平凡”,难道我们迎来了“极端天气”时代吗?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专家小组(IPCC)发布报告称,随着地球气候变暖,本世纪极端炎热天气几乎肯定将增加,更强烈的降雨、洪水、台风、滑坡和乾旱现象也变得很有可能。

    IPCC根据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推算出现不同天气状况的可能性,重点是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而人类活动可能是诱因。报告认为,21世纪全球日气温极高值出现的频率和幅度几乎肯定增加(概率99%—100%),高温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都很可能会增加(概率66%—100%)。

    报告显示,1950年以来的观测证据表明,全球某些极端事件已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日极端温度事件和热浪、强降水事件数量增加的区域可能多于减少的区域。预估研究表明,在全球尺度上日极端高温事件将增加,极冷事件将减少。大多数陆地区域的热浪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或)强度很可能增加。

    事实上,极端事件影响的严重性不仅取决于极端事件本身,还取决于承载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两者是灾害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管理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主要是减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并提高对各种潜在极端气候不利影响的应变能力。为此,IPCC敦促各国制定自然灾害应对预案,为极端天气风险做好准备。报告称,人类活动引发了气候变化,出现极端天气的风险跟随上升。

    据新华社报道,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发生的极端天气日益呈现的特征:

    从地域上看,往年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罕见地被雨带长期笼罩。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截至8月1日统计,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其中华北地区偏多42%,西北地区偏多25.9%,东北地区偏多18.4%。与此同时,江南、江淮等地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部分地区旱情露头。以往“南涝北旱”的气候特征,似乎正被极端天气“改写”。

    从强度上看,一些地区短短数小时内降雨量就达到暴雨级别。据统计,仅7月份,全国就有北京、天津等9省(区、市)22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强降水导致江河防汛压力骤然增大,7月24日晚,三峡水库迎来7.12万立方米每秒的建库以来最大洪峰;7月27日,黄河中游干流吴堡水文站迎来1989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从频率上看,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甚至在短期内反复出现。7月下旬,北京10天之内出现3次大范围降雨过程;8月2日到8日,一周之内3个台风接连登陆我国,其中第10号台风“达维”和第9号台风“苏拉”的登陆时间相差不到10个小时。加上7月份登陆广东的第8号台风“韦森特”,今年以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沿海各省都被台风“光顾”。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孙丞虎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容纳的水分能增加7%,而全球区域性升温频率不同使大气更加不稳定。因此,极端天气、水旱灾害不仅多发重发,其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也将日益凸显。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异常偏暖,可能发展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一向被南美渔民称为“不祥的圣婴”,可能带来严重的气候异常现象,下半年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